中央大學3月23日舉辦校園徵才企業博覽會,今年多達150家企業參與。本次博覽會以「Fiesta 職涯嘉年華」為主題,營造如嘉年華般熱鬧、充滿活力的氛圍,鼓勵學生與企業深入交流,探索多元的職場機會,為即將踏入職場的學生們帶來更多職涯選擇與發展機會。 參展企業涵蓋資訊科技、金融保險、軟體開發、...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 Quacquarelli Symonds(QS)近日公布 2025 年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央大學表現亮眼,在「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及「地球與海洋科學」三個學科中,均名列全國第二。此外,今年再添「材料科學」及「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兩個學科進榜,使總上榜學科數達 13 項,展現...
AI時代浪潮席捲全球,中央大學自主開發的「優學院」Uedu 教學實踐平台,為創新教學與學習注入新動能!不但是教師AI輔助教學的好幫手,更能完整紀錄學生知識成長軌跡。學生善用該平台,陸續有大學部學生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論文,表現成果令人驚艷! 「優學院」Uedu為生成式人工智慧的...
為強化學生跨領域的多元能力,教務處與學務處於3月18日舉辦的大一週會,邀請臺灣大學教務長王泓仁和張閎鈞同學談「給學生隱形的翅膀:校學士與跨領域學習趨勢與經驗分享」。透過主題演講與綜合座談,深入探討校學士制度的實踐經驗,鼓勵學生自主規劃學習,拓展專業視野,為未來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教務處今年...
管理學院今年歡慶四十週年院慶,選出六位傑出校友。3月11日於大講堂舉辦第十四屆傑出校友頒獎典禮,獲獎者分別為EMBA莊嘉郁校友、企業管理學系李杰翰校友、資訊管理學系顧大為校友、財務金融學系謝宛芝校友、產業經濟研究所張鈞甯校友,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黃郁仁校友。 EMBA莊嘉郁校友,現任樺欣機械...
有「全國最美大學」之稱的中央大學,3月8日特別舉辦「Open House Day校園開放日」活動,歡迎高中學子走進大學殿堂,感受中大校園之美。同時透過教授們介紹學系特色、實地實驗室參訪,以及學長姐分享第一手資訊,讓學生與家長更瞭解中大特色與學習環境,啟發對未來的探索! 今年教務處規劃自由參觀的...
110週年第二場校慶講座邀請到天文所葉永烜院士,以「在AI時代求學的三度空間」為題,剖析AI如何影響未來學習模式與職場變革。葉院士強調,未來許多職業可能因AI技術進步而被取代,學生應積極培養創意、批判思維與跨領域能力,以提升競爭力。 葉永烜首先以世界GDP經濟演化趨勢為引言,預測2050年全球...
中央大學郝玲妮教授及共同作者在國科會的支持下,針對星群間暗物質及太陽大氣的熱力學提出新的理論模式,可以解釋宇宙暗物質的溫度隨距離銀河團中心先增加後減少的空間分佈,並成功的建構出太陽大氣由光球層、色球層、過渡區至日冕層的溫度分佈,對於神秘的暗物質及太陽大氣層之研究帶來新曙光。 在天文物理的研究中...
臺灣極地研究中心倪春發主任、錢樺副主任和張文和測站主任2月受北海道大學北極研究中心邀請,前往日本參與「2025年第一屆亞洲極地研討會」和「第39屆鄂霍次克海與極海國際論壇」。此為臺灣首次正式參加,分享臺灣極地研究現況與六大科研領域成果,積極展現臺灣參與極地研究的正能量,以及對科學的貢獻。 「2...
隨著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指標,人力資源部門如何協助企業落實永續經營,已成為當前關注焦點。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與優樂地永續服務公司於2月26日在台北市信義學堂攜手舉辦國內規模最大的「HR×ESG企業文化暨永續行動論壇」,結合人才永續、多元共融(DEI...
為促進科學教育的普及與發展,國立中央大學與桃園市立圖書館及桃園市永續發展與環境教育輔導團三方於2月26日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推動 「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以永續環境營造,數位教育與學習,及科普推廣為主軸,加強城鄉交流學習科學展系列活動。這項合作旨在透過雙方的資源整合,深化教育資源共享,並進一...
110週年校慶講座首場邀請到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劉正彥講座教授主講,以「地震、海嘯、颱風、火山爆發擾亂太空」為題分享。「天上震動10公里,地上震動1公分」,電離層的光輝微弱卻真實,科學家的探索遙遠卻深刻。劉正彥以掩星觀測連結天地變化,將太空科學應用於防災預測,為人類探尋無垠宇宙,守護腳下世界的穩定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