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中央大學新聞網

:::

媒體新聞

台灣主計總處,將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隨著美國通膨逐漸降溫,市場預計聯準會9月將啟動降息。不過台灣近4個月來,消費者物價年增率,持續攀升,我們請教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您認為台灣是否會跟進歐美降息,抑或外界猜測,不排除為了壓抑通膨,可能有變相升息的可能性?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吳大任:「

我們台灣的經濟情況,當然還是跟其他國家有一些差異,我們台灣目前可以看到,如果以去年的物價,特別是去年下半年的物價來看,其實漲幅最大的就是蔬菜水果外食費這個部分。其實就是導致我們在去年我們下半年的物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當然我們可以看到進到2024年我們上半年,一直持續到現在我們還是有很多個月份我們的物價大概都在2.5%左右這個是超過央行的目標區2%,所以說我們當然會感受到我們到現在為止都還是有些物價上漲一些壓力。我們當然也會感受到我們台灣的物價結構可能就會導致在未來就是我們CPI年增率在2.5%上下可能慢慢的就是大家要習慣,它有可能就是一個常態性的現象。

最主要就是因為我們的物價結構,其實現在是有顯著的轉變,在過去在疫情之前我們長期大概都是維持在1%就是CPI年增率但是現在有可能常態性的,就會超過2%甚至到2.5%。那這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一方面我們要照顧最底層的員工,所以我們每年必定會提高基本工資,而且調幅是3%以上那這部分就會讓廠商的人事成本增加。那這部分的增加當然就是有部分會轉嫁給消費者。

那另外就是氣候異常,就是我們可以看到,去年跟今年我們都有感受到,颱風對我們的影響颱風一進來就是蔬菜水果的生產又受到影響,那價格又開始上漲,那就會導致就是去年下半年的情況。有可能在今年還是會重演,那這部分對物價的壓力也是很大。

那另外就是我們從2020年就是疫情開始之後,就是我們房價有短期的下跌但是很快在2021年它又開始上漲一直持續到現在那房價的大幅上漲,它也帶動租金的上漲,所以我們在CPI的統計裡面,就是這幾年來就是租金的上漲,也是我們物價上漲的一個主要的推力。那在這部分的影響我想在短期之內至少兩三年之內很難去消除。

那在央行的部分我是認為,雖然現在全球大部分的國家,都已經在降息像歐洲央行在6月就已經開始降息,那美國最快在9月就會降息,那中國它這兩三年來都一直在降息所以現在全球已經慢慢的進入降息的循環。

但是我是認為,我們央行以目前我們的經濟情況,我們上半年經濟情況都還不錯,所以央行如果以現在的經濟數據來講,它倒是沒有什麼降息的必要,但是因為我們下半年還是要面對美國經濟走弱,還有AI泡沫化的問題。那這個部分可能就會影響到我們的出口。

那出口如果呈現衰退的現象,那它代表的就是廠商它的營收獲利,是會受到衝擊,那這部分呢對它的經營的壓力就會變大,所以如果我們在下半年這些風險真的發生,那我們台灣的這個出口,有比較嚴重的衰退。

那這個時候呢央行有可能為了刺激經濟,它會採取降息的動作,那如果沒有發生,當然我是認為央行就是維持利率不變,有可能還是會維持蠻長的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