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碳封存及地熱研究中心暨台灣極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要來應對加劇惡化的氣候暖化,中央大學和國外大學合作,前往北極進行為期3年的極地研究,透過地質脆弱的極地,一探氣候變遷對環境的衝擊並找出問題,與此同時國內能源轉型的腳步也刻不容緩。

  經濟部政務次長 曾文生:「再生能源發展上面有包括光電和風電等等的成果,其實台灣接下來發展下一個最關鍵的再生能源就是地熱,而它算是一個比較容易觀測,以及現在看起來比較容易預測的再生能源。」   地熱發電在台灣正要起步,不過大部分的地熱地區都在原鄉,高達85%;像是宜蘭的清水土場、中部的南投廬山、花蓮的瑞穗、台東的霧鹿、延平、知本和金崙、以及高雄的寶來地區。面對自然豐厚的資源開發,又要如何來把關?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 許樹坤:「本來就是天然的資源,你如果不用其實也滿可惜,它熱就在那邊,只是你開發當然也要同時監測它;你沒開發反而是任它發展,你根本不知道它長怎麼樣,因為既然是天然的情況下,事實上這種東西其實百年、千年、千萬年都不是問題。」   今年5月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三讀通過,也新增地熱專章,保障原住民族部落的諮商程序;不過地熱在部落發展搭上淨零轉型目標,從地方到中央,更要在和部落摸索的過程中找出共生的長遠之路。   本文轉載自【2023-09-11/原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