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中大台經中心)調查2022年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為59.12點,大多數指標皆偏向悲觀,又加上景氣燈號正式「轉藍」。對此,中大台經中心指執行長吳大任推測,明(2023)年上半年,可能看到更多廠商無薪假、裁員的現象。
民眾信心不足,購買力恐下降 12月27日,消費者信心指數總指數為59.12點,與上個月比較下降0.88點。本次調查6項分項指標,一項指標上升的指標是「物價水準」,5項指標下降,分別包含購買耐久財、國內經濟景氣、家庭經濟狀況、就業機會和投資股市時機。 消費者信心指數總指數(CCI):指數包含民眾對未來景氣、就業情況、消費等想法,因此若受訪者對未來看法都偏向悲觀,他們可能會期待物價在未來有下跌的可能性,因此選擇延後消費的時機,意即消費市場陷入停滯。 值得注意的是,唯一上升的指標是「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顯示民眾預期未來物價上升,大過於其它經濟、就業和投資等指標,對未來前景抱持悲觀。 中大台經中心調查民眾「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結果顯示有將近46.6%的民眾認為將越來越壞,同時也有38.4%的民眾認為經濟景氣會持續向下,至於就業機會則超過53%認為情況越來越糟。 吳大任指出,數據顯示家庭經濟持續惡化,再加上央行接連升息,台灣至少有200萬戶房貸民眾,負擔將大幅提升。而企業端也受到升息、電價調整影響,可能看到更多無薪假、裁員的現象。 國發會示警:密切關注「景氣後續變化」 此外,國發會27日公布11月景氣燈號,綜合判斷分數為12分,較上月減少6分。國發會強調,燈號轉呈藍燈,須密切關注「景氣後續變化」。 燈號意義:綠燈(23-31分),表示景氣穩定;紅燈(38-45分),表示熱絡;藍燈(9-16分),表示景氣低迷;黃紅燈(32-37分)及黃藍燈(17-22分)均為注意性燈號,宜密切觀察後續景氣是否轉向。 國發會解釋,今年以來,受俄烏戰爭爆發及通膨居高影響,且各國加速緊縮貨幣政策,全球經濟成長動能趨弱,終端市場需求下降,加以產業鏈持續去化庫存,導致11月份海關出口值、批發業營業額均較去年同期轉呈衰退。 針對未來,出口方面,雖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持續,且農曆年前備貨需求陸續釋出,但是全球經貿動能走弱,恐抑低台灣出口表現。國發會強調,俄烏戰爭膠著,且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持續,加以中國疫情快速擴散,均加深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後續發展仍須密切關注。 景氣日益低迷,經濟部長王美花28日表示,經濟部將針對包含國際競爭力、人才、調整高庫存等,進一步和產業界溝通。他重申,不論是國際機構或各國情勢的預估,明年景氣相關的變數和挑戰都非常巨大。 經濟部將會維持物價穩定,如推出平價的專區,國營事業也會提出平價方案。王美花強調,財政部超徵稅收規劃,無論是振興發券,還是還債整個經費規劃都會在行政院裡通盤考量,經濟部會針對產業面來因應。 原文轉載自【2022-12-30/關鍵評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