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中央大學新聞網

:::

媒體新聞

【記者徐乃義/中壢報導】 今年「灰面鵟鷹」北返過境墾丁國家公園,除望遠鏡之外,中大太空研究所所長潘貞杰利用氣象雷達追蹤北返的鷹群,在墾丁半島南方海面拉出兩條長數十公里的「鷹河」,七股雷達亦測得沿山區排列成形的「鷹河」奇觀。 潘貞杰指出,台灣布有全世界密度最高的都卜勒氣象雷達,雷達掃描半徑可達250公里之遠,在猛禽飛進墾丁前,必定能被雷達掃描出其蹤跡,使用雷達回波能更有效地進行猛禽數量與飛行路徑的紀錄。 潘貞杰說,國內外利用氣象雷達來追蹤猛禽的計畫由來已久,但都碰到瓶頸,鳥跟雲雨的資料混雜在一起,潘貞杰透過其專業過濾掉雲、雨資料,讓猛禽蹤跡現形。潘貞杰表示,他們要做的就是全世界第一套自動濾除大氣回波而留下猛禽訊號的辨識系統。 今年,八卦山陸續出現大量鷹潮的同時,北返的鷹群正源源不絕的經由巴士海峽抵達墾丁半島,由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規劃的「猛禽遷徙資訊系統建置計畫」,利用墾丁及七股氣象雷達,將壯觀的「鷹河」資訊呈現在國人面前。潘貞杰將此計畫暱稱為「鳥計畫」,未來在網路上將提供猛禽飛行路徑及棲息地點等資料,供愛鳥人士參考。 為增進國人能取得更好的旅遊資訊服務,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林青規劃猛禽遷徙資訊系統建置計畫,與中大太空研究所合作,將氣象雷達運用在猛禽的飛行資訊;林青表示,此項計畫,預計民國100年完成,未來可望提供全台灣民眾猛禽遷徙預報資料,如預估數量、與雷達位置距離及方位。網站中同時提供天氣資訊相關資料,讓前往墾丁賞鷹成為一種享受,而不只是期待。◇原文轉載自【2010-04-07/大紀元時報/A7版/文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