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書評〈生活〉食物的歌,留聲的舌推薦書:焦桐《台灣肚皮》(二魚文化出版) 【吳鈞堯】  吃。吃法很多。單純的吃是填飽肚子,往上一層的,能在食物通過口腔,嚼些道理,說一番滋味。一般人止於此。焦桐在《完全壯陽食譜》詩集出版前,也僅於此。我評介焦桐《台灣肚皮》時,曾言詩集的出版,歪打正著,讓他成為美食專家。可觀的是焦桐不只談吃,也談「美學與詩觀」,我也指出「真正的吃家,他的口舌,有時候必須是慈悲的」。

 吃。吃法很多。吃不進學問的人,這輩子只能當老饕,逐食物而居,成為香味的奴隸。雖幸福,畢竟有所遺憾。焦桐願意消解這些遺憾。他吃。他的吃法很雄闊。記得他剛離開報社,自己做出版時,曾邀我跟記者、作家,到石門吃活魚。餐廳前,幾輛車紛紛來,大夥品車,繼而賞吃。我對車、吃,懂得甚稀,但能跑就是好車、能吞就是好食。

 如果人人像我這般,廚師就不知為何而廚,天生萬物,也乏知音。

 與其說焦桐愛美食,毋寧說,他成了食材與食物的知音。為了達到這目標,他真的吃了很多。吃具體的菜肴,且不畏路險又遠,大殿吃、小堂吃,著華服吃、穿藍白拖也吃。焦桐吃進了時間南北、東西兩岸的吃的學問,他的褲袋、口袋、腰帶與背包,彷彿塞滿了蘇東坡、袁枚、林語堂等吃食大家的典故,更別提他的大書房,以及外部圖書館——無線網路與手機了。

 焦桐吃得深說得簡,大方分享他的料理要義,怎麼喝啤酒、怎麼製作米苔目、怎麼煮道地地瓜粥等,焦式祕方,大方公開。焦桐嘲諷、但不失厚道地指出,擱一打啤酒在地、舉辦暗冷的雞肉節是多麼不懂飲食,也大方讚美「志榮米麩」、「郭家粿仔湯雞肉飯」等經營之道。至於「喝啤酒就像朗誦一首很短的抒情詩」等詩意文字、吃的詩詞典故,遍布全書,充分說明透過吃,焦桐當了食材、菜肴以及古聖先賢的知音。

 吃,是食物與口舌無聲的歌,焦桐記其美好,使之有聲、留聲,焦桐擴大食物的知音族。《台灣舌頭》中,焦桐除了記吃的美好,也傳遞舌頭的發聲作用,把自己的青春、兵役、婚宴、藝文聚會、照顧病妻等生活傳遞出去。焦桐以吃,叩問人生,《台灣舌頭》猶如生命回音,湧著人間幽暗的雜味,如〈茶葉蛋〉所記,「人生本來就不缺乏損傷與苦澀。既選擇入味,就注定回不去水煮蛋的時光」。

 吃,不再是上下顎的咬合,而唱出食物的兩種音色,一個給滋味,一個給人生。

原文轉載自【2013-10-12/聯合報/D3版/聯副.周末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