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  921大地震之後,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馬國鳳的團隊研究車籠埔斷層帶各種微小地震,經過井下地震儀長期追蹤,領先全球觀測到「水壓誘發地震」的機制,論文刊登在今年7月27日的《科學》(Science)期刊。 這項研究延續2006年馬國鳳刊登在《自然》(Nature)期刊的論文。她表示,經由觀測非常微小的地震,發現地底下的裂隙與水壓的變化有很大的關係;當水流動受阻、積壓在同一個地方過多,水壓就會從上下、左右、前後方向「撐開」地層(她稱作「均向應力事件」),進而引發小地震。 馬國鳳說,他們偵測到的小地震規模只有0,甚至-1.5,但水壓噴發僅產生P波,不會像地震一樣後面跟著S波。 他們的研究證明了「地震的發生與水的流動有關」,這是全世界首次找到準確、直接的證據。 有專家指出,這項發現已有許多實例。例如曾文水庫在蓄水時,附近的小地震就會變多,不少石油公司在探勘或挖掘時,也會考慮水對地質的影響。 此外,為了解決溫室氣體問題,目前美國、歐洲興起把二氧化碳封存在地底的技術,馬國鳳的研究點出此技術的可能風險。 馬國鳳說,在地底的「水爆」和「氣爆」很近似,所以不宜在斷層帶封存二氧化碳,否則可能引發小地震。 上個月美國已經打算制訂規範,評估任何地下實驗的風險。原文轉載自【2012-08-01/聯合報/AA4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