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地震的發生,大多由斷層錯動形成,因此含有許多剪切力的分量,不過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馬國鳳的團隊在研究921大地震之後,發現車籠埔斷層帶各種微小的地震,經過井下地震儀長期追蹤,率先全球觀測到「地下水的水壓也可能引發地震」,這項研究發現在上周五(27號)登上國際頂尖科學期刊《Science》!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馬國鳳說,他們發現了震度規模為0或-1.5的微小地震(他們將之稱為「均向地震」),成因與斷層的剪切錯動無關,而是與水力破壞力學的引發有關,也就是地下水因為滑移帶斷層的顆粒嚴密,水無法通過而壓力增加,產生了物理性的小小爆炸所引發的微小地震。 馬國鳳表示,研究團隊在車籠埔斷層帶、深度約2到3座101大樓高度那麼深的地底下,設置了跨過斷層的7層垂直「井下地震儀陣列」,每50公尺設一地震儀,這也是全球最接近活動斷層帶的監測儀器。當時她博士班學生林彥宇整整看了一年的訊號,意外發現「只有P波,沒有S波」的特殊訊號,在嚴謹的科學驗證下,終於找到了地下水引發地震的物理機制。而這項台灣自行主導及執行的計畫,在她投稿國際頂尖科學期刊《Science》,短短兩個月,就被接受刊登,相當難得。而當前全球關注的全球暖化溫室氣體的問題,討論將過多的二氧化碳注入地底下,卻無法評估這樣的安全風險,馬國鳳也表示,將來可運用井下地震儀的偵測,進行了解「二氧化碳封存地底是否可能引發地震」的風險評估。(2012-07-31 17:45:03 林宜箴)原文轉載自【2012-07-31/國立教育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