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鳳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經過文史學家8年的編纂,一套橫跨歐亞4個學術機構完成的《大英圖書館特藏中國清代外銷畫精華》(Chinese Export Paintings of the Qing Period in The British Library),748幅未曾曝光的清朝外銷畫作,分為8卷一次出版。  

 全程參與這項計劃的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王次澄表示,中國外銷畫在文獻上不曾出現過,西元18世紀到20世紀初,隨著西方國家到中國拓展市場與殖民開拓熱潮,中國畫師繪製了大量具有寫實風格的繪畫,描述當時的風土人情與山川景物,供西方人士收藏,稱為「外銷畫」或「貿易畫」。但因缺乏藝術價值,不受當代藝術家重視,當時文獻也並無記載,也沒有保存下來,僅被視為史料。  王次澄說,這些外銷畫一直珍藏在大英圖書館中,因為採用像照相機的寫實畫法,真實記錄當時清代的山川景物、生產勞役與風土人情,,因此提供許多歷史記錄,具有無可取代的學術價值。  過去文史家只能憑藉文字想像當時的情景,但難免有出入,王次澄舉例,現在看到外銷畫,就能正確理解,如珠江流域的洋商貿易情形,就能從《廣州港和廣州府城畫》中了解,這幅廣東長卷,原畫長920公分、高74公分,為絹裱本捲軸水粉畫,創作時間約在清乾隆25年,正是1760年的時候,珠江流域到底是怎樣的情況,因為沒有照相機,只能靠文字記載,由於這幅畫使後人了解很多。  她說,這幅長卷描繪廣州港口、廣州府城和珠江長達8、9公里的沿岸風景,畫有大小碼頭和各類宗教、中西建築200多處,各種停泊或行駛的船舶400多艘,岸上和船上的人物600餘人,生動而真實地再現250年前廣州貿易口岸的繁榮景象,被譽為「廣州的清明上河圖」。  王次澄表示,外銷畫在屬性上為中西合璧的繪畫藝術,但就内容而言,則是珍貴圖畫文獻,是美術史之外的「美術」,是文字記載之外的「歷史」。  《大英圖書館特藏中國清代外銷畫精華》介紹大英圖書館外銷畫藏品,包括廣東港口、船舶、戲劇、海幢寺、官衙、刑罰、庭院、宅第、傢具陳設、燈籠、儀仗、鐵鍋作坊、白鉛作坊、紅鉛作坊、宮廷服飾、廣東百業、北京百業、北京店鋪招幌、兒童、花鳥、鴉片等類別,該書收錄共分8卷。1至6卷是屬於廣東題材的畫作;7、8兩卷是屬於北京題材的畫作,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印製於2011年7月出版。 頻道:捐贈贊助分類:經史子集專題:歸鴻亭發稿日期:2011/10/21 下午 08:27:49

原文轉載自【2011-10-21/鳳凰網鳳凰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