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日本311強震引發海嘯造成重大災害。中央大學太空科研究團隊透過台灣與日本的GPS資料運算後發現,在日本地震發生7分鐘後,350公里外的太空電離層也一樣發生劇烈的擾動,產生「太空海嘯」。 這也是科學界首度運用此方式「看見」海嘯發生的源頭,未來將可確認震後海嘯是否發生,至少提前20分鐘預警,提供更多民眾逃難避險的時間。 這項研究刊登在最近一期 的「地球物理研究」(Journal ofGeophysical Research)。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國家太空中心首席科學家劉正彥表示,他根據台灣與日本1098個地面GPS觀測站資料,以及太空中11個GPS衛星資料加以運算,結果發現,一旦地震發生,引起的地震波與海嘯波,會把地面上的電離層波「推著走」,電離層以每秒2.3至3.3公里速度,一直被抬升到350公里遠的外太空,造成太空海嘯。 他也推估,日本地震引起的電離層震動強度,比南亞海嘯還強三倍,且比海嘯早一個小時傳到台灣。 劉正彥說,地面上一個GPS站,一次可以追蹤10個衛星,衛星一旦感受到波動變化,電波飛行速度就會改變,分析成千上萬比資料後也發現,日本3月11日下午1時46分發生強震,7分鐘後在日本海溝西側,也就是震央東方200公里處開始產生海嘯。有了這套模式,未來可提前20分鐘預警海嘯發生。這項研究也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看見」海嘯開始發生的位置。 中央大學水文研究所助理教授吳祚任表示,過去科學家做海嘯預警多靠海上浮標的監測資料,但海上浮標建置需大筆經費,且因在領海上觀測,各國也常有爭執,因此透過GPS觀測方式,等於在太空中設置「浮標」,打破人類政治的藩籬,增加海嘯預警準確度,爭取更多避難時間。原文轉載自【2011-09-09/聯合晚報/A12版/生活‧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