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中央大學新聞網

:::

媒體新聞

黃文杰 專訪 大陸南京大學雕塑研究所所長吳為山留著一頭藝術家頭髮,他認為:肖像雕塑在西方起源很早,創作手法以寫實取勝,栩栩如生,,反觀中國人對肖像雕塑,還存在一份「敬畏心」,與回憶錄或自傳一樣,認為應該留給後帶來選擇做或不做,,直到民初風氣財漸漸打開,,五四運動全面興起,自然發展較短,也充滿阻力。  不過,古人憑想像雕塑,改念性強,這種寫意的手法,成為吳為山的創作精髓,觀看他一系列肖像雕塑,不論半身或全身,眉宇或手指,雖然沒有百分百的真實性,卻有直逼靈氣的震撼,這技巧奧妙,令人玩味。  吳為山曾經嘗試以面膜方式;將雕塑對象的臉部,直接翻製成模子,最後再灌注其他材質,結果這種直接COPY的作品,怎麼看都不像,彷彿少了生命,反觀當初受邀製作荷蘭女王肖像,雖然沒有西洋的寫實性,但布幕一揭開,所有人都說「就是女王」,大大讚嘆。  繪畫創作彷彿跳舞的他,分析這雕塑技巧,說穿了,就是中華文化的深層意涵,不是一味地模仿西方,這也透露,創作者還是要保有一份真實的感動,與雕塑對象的心靈感受,他說創作前,會去試圖了解對方背景,找尋時代的精神來呼應,他排斥任何匠氣手法,任何的墨守成規。  觀察吳為山作品,不論是荷蘭女王或是世界創價學會長池田大作還是科學家愛因斯坦,甚至到余董事長伉儷肖像等,都清楚傳遞一份信念與訊息,藝術家正以自己的方式,為這個時代做精神層面的忠實記錄。 原文轉載自【2000-08-29/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