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黃惠敏細談電影修復 揭開「數位修復經典影展」序幕
中央大學107電影院將自12月5日起舉辦「數位修復經典影展」,放映15部風格各異的台灣早期、近代及世界電影經典,部分搭配影人導讀。陳偉毓攝

以往「永續發展」都被理解為自然環境上的維護,但以人文社會的角度出發,各類型文化也該是受重視的對象,因此對於「經典」的維護與推廣更形重要。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執行教育部「從人文看永續發展」計畫,今年度設計系列課程、講座培育年輕學子從人文觀點看待文化與文明的永續發展。

  伴隨課程、講座,更不容錯過自12月5日起於107電影院推出為期三週的「數位修復經典影展」,放映影片包含《龍門客棧》、《兒子的大玩偶》、《王哥柳哥遊台灣》、《風櫃來的人》、《情書》、《新天堂樂園》等台灣早期、近代及世界電影經典,數個場次亦將搭配影人現場導讀。   電影發展至今僅約莫百年,然而卻因缺乏相關的保存技術與觀念,使得早期許多精彩作品湮沒於歷史之中。縱使有些倖存膠捲,也因為氣候潮濕、油漬刮傷等緣由,使得電影畫面出現晃動、霉斑與色偏之類的狀況,影響觀影經驗。直至近年來與數位技術作結合,使修復老舊電影成為可能,這些塵封已久的重要作品得以重見天日,再度與現代觀眾對話,甚至能昂首於國際影展的殿堂之上。   為協助觀影者認識修復影片的過程和辛勞,主辦單位於12月2日邀請國家電影中心數位修復組組長黃惠敏,來到中央大學107電影院簡述修復電影時的實際技術、程序以及當中遇到的困難。   黃惠敏說,決定要修補一部電影之前,得要先考慮它現存的膠卷與拷貝是否夠齊全,以及確認版權所有者,而在溯源過程當中通常會花上不少心力。接著是膠片整飭,包括清潔膠卷、補正齒格,然後掃描數位化,針對畫面中的搖晃與色差進行修補與調光。   由於電影膠捲每秒具有24格畫面,因此若以一部80至100分鐘的電影估計,可以想見需處理的資訊量極其龐大,程序要求十分細緻、繁瑣與嚴謹。這些舊電影在經過精細修復之後,藉由出版光碟、舉辦影展向社會推廣,讓更多人可以看到經典影片及其價值。   而針對台灣舊電影的修復選擇,國家電影中心握有幾項準則:一是重要類型片,如《龍門客棧》是武俠電影的新高峰,開啟了往後武俠主題的熱潮;二是重要導演,如《喜怒哀樂》由白景瑞、胡金銓、李行、李翰祥四位導演共同執導,獨特的拼接形式意義非凡;三是重要明星,如《彩雲飛》當中的玉女偶像甄珍,以及《秋蓮》裏的帽子歌后鳳飛飛,各自引領了一代風華;四是台灣歷史文化,如《王哥柳哥遊臺灣》便可看見60年代台灣各地的風貌、《大俠梅花鹿》則是具有奇幻風格的台語片,展現當時影人的創意思致。   中央大學「數位修復經典影展」將自12月5日起放映上述提及的重要電影,共有15部風格各異的優秀作品。影展開幕傍晚17:30於107電影院舉辦「開幕影迷見面會」,邀請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獲獎人資深演員石雋(《龍門客棧》)、資深演員/電視導演梁修身(《秋蓮》男主角)、資深製片/導演王耿瑜(《尼羅河女兒》助理導演)等貴賓蒞校。影展所有影片為免費入場,坐滿為止,各方影迷得以重溫舊夢。
瀏覽人次: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