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新聞

2015年秋季「年輕天文學者講座」 王思元教授訪台演講
2015年秋季「年輕天文學者講座」得主王思元教授(右)八日接受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頒獎。石孟佳攝

由國立中央大學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共同頒發的「年輕天文學者講座」,2015年秋季獲獎者為瑞士伯恩大學(University of Bern)的王思元(Kevin Heng)教授。本(九)月八日由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頒贈獎座,表彰其在天文學領域的卓越表現。訪台期間,王教授將分別於中央大學、台達電子公司、中央研究院,以及台中一中演講,介紹太陽系外的行星世界。

王思元教授為生於新加坡之華人,大學畢業後前往美國,獲得科羅拉多天文物理博士學位,目前為伯恩大學教授,任職於該校Center for Space and Habitability(太空和適居性中心),專長為行星大氣。

 

「年輕天文學者講座」旨在表彰國際上在天文學領域有卓越表現之年輕學者,邀請具潛力的學術菁英來台與國內學界互動,並啟發年輕心靈。講座獎金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提供,國際甄選委員會推薦候選人,並由中央大學天文所執行邀訪活動。獲獎者除了發表學術演講,與國內學者進行交流,另進行科普演講,讓民眾與學生接觸最前端的天文課題,且能透過與講者互動景仰學術風範。

 

今年秋季的「年輕天文學者講座」主題將介紹系外行星的世界,尤其是這些天體的大氣層。

 

太空中的雲氣與塵埃聚集,萬有引力壓擠造成中央區域溫度升高而形成太陽,環繞在周圍的物質則凝聚成行星。太陽系當中的八顆行星各有風貌,其中地球的體積以及與太陽的距離皆適中,提供適合生命蓬勃發展的環境。太陽系當中,也有別的行星或衛星擁有各式地質、大氣層,或海洋。地球科學不再侷限於地球,我們要瞭解火星的地質、金星的大氣,或是木衛三地層之下可能的海洋是什麼模樣。地球依然特殊,但不再唯一。

 

十幾年前雖然理論上認為很多恆星周圍應該有行星,但囿於觀測技術,沒有偵測到太陽系以外的行星,當時提到行星,不必畫蛇添足,說「太陽系的行星」。時至今日,已經在超過數千顆恆星周圍發現行星,這些「系外行星」有些像木星般,為氣體組成的龐然大物;有些如地球般,有岩石的表面。天外的世界,充滿各式可能。

 

王思元教授在台演講:(1)9月10日(週四)14:00,中央大學天文所(健雄館1013室)學術演講,講題為”Exoplanetary Atmospheres in Eras”,同樣題目另將於9月14日14:20於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ASMAB 1203室)舉行;(2)9月11日(週五)14:00,在台達電子台北總公司(台北市內湖路陽光街256號),講題”The Next Great Exoplanet Hunt”,介紹下一代系外行星搜尋;(3)9月12日(週六)9:00,在台中一中(台中市育才街2號)演講”Exoplanets and the Search for Life Elsewhere”,並分享其治學態度和理念,以期開啟青年學子寬廣的視野;(4)9月15日(週二)13:00,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所學術演講”The Exoclimates Simulation Platform”。所有演講將以英文進行,其中兩場科普演講現場提供中文講解。

左至右:天文所高仲明教授、周景揚校長、「年輕天文學者講座」得主王思元教授、天文所陳文屏所長。石孟佳攝
左至右:天文所高仲明教授、周景揚校長、「年輕天文學者講座」得主王思元教授、天文所陳文屏所長。石孟佳攝
瀏覽人次: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