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新聞

跨國界的科學激盪 GLOBE Program廿週年慶在台灣 
美國GLOBE Program主席Dr. Tony Murphy(後排右六)、科技部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司周倩司長(後排右八)、中大周景揚校長(後排右七)、GLOBE臺灣計畫主持人林沛練教授(前排左一)以及各國代表出席開幕式合影。謝承恩攝

在科技部與中央大學的支持下,由GLOBE臺灣辦公室主辦、中央大學大氣系執行的「2015 GLOBE亞太區域會議暨學生科學成果展」4月26日盛大登場,共有來自世界12國科學家,計180多人與會,除讓外界感受臺灣的熱情與活力之外,也激勵學子們參與GLOBE Program的動力,更關心我們賴以為生的地球環境。   GLOBE亞太區域主席Dr. Desh Bandhu表示,本次會議是近年來最多國家出席的一次,他們非常感謝臺灣計畫團隊的規劃、籌備與執行,更感謝臺灣各方的支持,未來期待臺灣有更多、更好的表現!   最精彩的莫過於第一天的學生科學成果展,會後學子在社群網站分享本次與會的心路歷程,表示這次的會議帶給他們相當大的驚喜,不需要出國就可以體驗國際性的學術交流會議。報告過程中,不僅僅是誘發他們對於自身研究主題有更多的思考、激勵他們加強自身的英文溝通能力,更讓他們學到很多報告技巧、組織邏輯能力,以及理解力、觀察力。 除了學生的成果展外,臺灣計畫辦公室也安排了臺灣與泰國的老師進行經驗分享,美國GLOBE Program主席Dr. Tony Murphy表示,臺灣的學校各有其特色,每所學校如何執行GLOBE Program並整合科普類計畫於教學中皆不同,他非常支持各所學校發展出各自的特色與方向,也對於臺灣老師的努力感到印象深刻。   一年一度舉辦區域會議很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各國代表透過此會議,提出自己國內執行計畫的窘境並予以討論,也分享各自的成果,試圖從中尋覓更多合作機會。為了讓與會的國外貴賓了解在臺灣如何將GLOBE Program應用在課堂中,本次會議也安排金山野外實習考察,由師大附中學生親自帶領講解。這天的活動讓國外學者印象深刻,他們表示臺灣的老師整合科普類型的計畫於教學中,這不僅是傳授大氣、土壤、水文、植被各單一科目,而是將各領域串聯為一地球系統在進行教學,這樣的授課方式,對於學生的學習是非常完整且有系統的。   另外,臺灣計畫辦公室安排的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大氣系測候站、雷達站及臺北科學教育館的參訪行程,都讓泰國師生非常羨慕臺灣在科學教育方面的資源充足。而由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的碩士班學生設計的動手做課程,也讓他們收穫滿滿,學習到很多新事物。

泰國與臺灣教師們進行經驗分享,與會人員皆用心聆聽中。謝承恩攝
泰國與臺灣教師們進行經驗分享,與會人員皆用心聆聽中。謝承恩攝
與會貴賓參觀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與十三米大天線合影。林沛練老師攝
與會貴賓參觀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與十三米大天線合影。林沛練老師攝
瀏覽人次: 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