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本報記者陳智華】 日前有服裝公司結束營業舉辦大拍賣,原價1萬元的外套、洋裝等,全部特價500到1千元,消費者擠爆賣場,有人一買就是20、30件;也有麵包店將原價600元的麵包,以特價360元販售,消費者蜂湧而至,也有人買了十多個。 政大企管系教授樓永堅指出,價格對吸引購物大有關係,業者若能讓消費者認為「便宜」,就容易引發衝動購物,但怎麼讓人認定價格便宜,牽涉到「定錨理論。」 樓永堅說,可以比較的第一價格非常重要,這也稱為「定錨點」,是日後參考的基礎。定錨點可以從外在去找,如業者定價,或由消費者綜合印象、相關知識自己去判斷,但業者為了讓銷售有效率,通常會給個原價,設置定錨點。 例如,服裝店一件短褲只告訴消費者特價299元,或先提到原價500元、現在特價299元,因為後者的銷售手法有定錨點500元,消費者知道少了201元,占到多少便宜,會比較願意買。 樓永堅解釋,如果商品原價和特價差距愈大,消費者購買意願愈高,即使消費者知道原價並不合理。 他舉例,業者推出「原價10萬、特價299元」的商品,消費者會覺得原價「不合理的高,」但如果同樣商品原價500元,特價299元,消費者雖認為原價合理,特價只少付一點,不如原價10萬讓消費者有「賺很多」的感覺,更容易衝動購買。 尾數9也是業者常用的促銷利器,例如定價99元、199元、2999元等,這跟心理學也有關係。 樓永堅說,500元跟499元雖然只差1元,但在消費者的心中,卻是降了一個等級,購買的意願比較高。實驗證明,人腦對數字的記憶,第一個數字最重要,兩星期後,對之前用499元買的東西,記憶通常是400多元。 他解釋,0是門檻,以201、200和199三個數字來看,201跨過門檻,199未過門檻,201會讓人覺得貴,而199讓人覺得便宜,這也是市面上充斥價格尾數9的原因。 業者對商品特價和折扣呈現方式不同,也影響消費者購物,樓永堅表示,對消費者來說,如能「以低的價格買好東西,吸引力愈大。」 例如超市販售豬肉,一家呈現的是「有25%的肥肉,」另一家則為「75%的瘦肉,」其實都一樣,但後者對消費者吸引力較大。 -----------------------------------------------------------------------------------《新聞中的科學《購物心理解析》》不是特價都誘人【本報記者陳智華】 原價500元的上衣,如果第一種促銷方式是特價300元,第二種是打6折,其實都賣300元,那一種方式會比較吸引消費者? 政大企管系教授樓永堅表示,百貨公司的花車通常賣特價品,折扣品的品質比花車品好,久而久之形塑消費者認知,「折扣品的品質會比特價品要好」。 這也屬於心理學著名的「古典制約學習」,就像狗經過訓練,聽到鈴聲就會流口水,因此相同價格下,用折扣的方式比特價吸引人。 心理計量也會影響購物行為,也就是節省固定金額的心理效用。 以購買筆記型電腦為例,原價5萬,一種促銷是降價1萬元,另一種則為降價20%,但降價1萬比較吸引人,消費者覺得1萬比20大。但光碟片50元,降價10元,或降價20%,降價20%的促銷效果卻比較好。 另一個例子是買可樂和計算機。A超商可樂一罐賣20元,朋友卻發現較遠的B超商一罐賣15元;計算機A商店賣1千元,較遠的B商店賣995元,雖然兩項商品到B商店都可省5元,一般人會如何抉擇? 樓永堅表示,雖然都是省5元,可樂的原價是20元,省5元就是省了1/3,但計算機原價1千元,省5元只省了5/1000,多數消費會認為到B商店買可樂省得比較多,因此寧願多走點路到B超商買15元的可樂,卻不願多走路去買計算機。 -----------------------------------------------------------------------------------《新聞中的科學《購物心理解析》》順便買一下收銀台附近 必擺衝動商品【本報記者陳智華】 衝動購物跟人、事、時、地、物,都有關係。 政大企管系教授樓永堅表示,衝動商品通常會陳列在收銀台附近,讓人結帳時看到就順便買一下,但這往往也是親子衝突來源。 輔大餐旅管理系副教授徐達光指出,雖然人的個性會影響購物,但環境對購物影響更大。賣場擺設會影響購物,放在轉角、顯眼處,較容易刺激消費。另外,一群人一起購物,在朋友你一言我一語之下,會加強購買行為,也可能會抑制購買,在一起的朋友如果批評某個原本引起購物者興趣的商品,反讓人打消念頭。 目的採購和非目的採購,對衝動購物行為也有影響。徐達光說,先生想買包包給老婆當生日禮物,已有購物標的,較不易衝動買他物;反之如果採購沒有目的,較容易衝動購物。 此外,如果採購時間很短,常常只能設定目標,買了就走,但時間很寬裕的人,到百貨等賣場到處逛逛看看,也容易衝動購物。 徐達光說,賣場的氛圍也影響消費者購物,賣的人努力促銷,加上現在強調「體驗」,賣菜刀的人現場示範,或食品、飲料等讓消費者試吃、試喝,都會刺激購物,但這些方式用久了,消費者也會疲乏,所以業者每隔一陣子就要變一變。 -----------------------------------------------------------------------------------購物心理解析從眾行為發酵 團購熱潮起【本報記者陳智華】 最近很多上班族迷上團購,熱心同事得知熱門的人氣商品,就會吆喝同事一起買,從布丁、蛋糕、豬腳、麵條到櫻桃等都有,黃小姐每次都參與,購買不落人後,除和家人共享,有的商品買了沒吃,就送給親朋好友,有時她也會想,為什麼會衝動購買一些根本不吃或用不到的東西。 中央大學企管系副教授洪秀婉指出,團體一起購買,確實容易讓人衝動購物。一般人購物時會碰到「知覺風險」問題,包括財務風險、社會風險及績效風險3大類,如果風險降低,就可能會有購買行為。 她說,財務風險可解釋為價格問題,消費者買東西時怕買貴,但團購可議價,通常比較便宜,價格上的風險大大降低。 有時買了東西會怕被朋友或家人笑,社會風險指的是這類情形,但大家一起團買,不會有這個問題,加上很多人都買了,會帶動他人跟進,有「從眾行為」;一起購買,讓不少消費者也敢嘗試新商品。 洪秀婉指出,商品的績效風險指的是商品的品質和評價等,團購商品通常以人氣商品等為主,受到某種肯定,商品有某種信譽,績效風險也降低。 她表示,不少團購是以網購進行,除了「知覺風險」降低,網購原本有使用者科技接收問題,即讓不習慣或不會用的人難利用,但團購有同僚解決科技問題,不熟悉者有了安全感,就會更樂於加入。 -----------------------------------------------------------------------------------購物心理解析必學單字2009/08/10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 anchor 錨 anchor effect 定錨效應 herding behavior 從眾行為 psycho physics 心理計量 perceived risk 知覺風險延伸閱讀 1.誰說人是理性的丹艾瑞利著天下 2.選擇的弔詭-只想買條牛仔褲貝瑞史瓦茲著天下 3.沒有賣不掉的商品松本朋子著時報 4.換上顧客的腦袋比爾史汀奈特著麥格羅希爾 原文轉載自【2009-08-10/聯合報/AA3版/新聞中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