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政府著手將「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教育部表示,會依文化部就國家語言名稱的具體建議,將12年國教課綱中的「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但學者分析,民進黨政府這次改名是為了切斷台灣與大陸的關係,為台灣民族主義論述奠定基礎,卻可能造成國內不同族群的對立。
依行政院2022年8月函示,未來國家語言發展報告或其他文書資料,在語言名稱上,優先以「臺灣原住民族語、臺灣客語、臺灣台語、馬祖語、臺灣手語」稱呼。但是許多人認為,「台語」泛指「臺灣的語言」,政府這次調整,不是把「閩南語」調整為「臺灣閩南語」,而是讓「閩南語」等於「台語」,對其他本土語言並不公平。
教育部7月中旬預告將「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規費收費標準」改名為「臺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規費收費標準」,引發爭議,不過教育部不為所動,9月30日仍如預告所示,將其中的「閩南語」改為「臺灣台語」。
目前12年國教課綱中本土語文的「閩南語」名稱,未來也可能改成「臺灣台語」。教育部表示,將依文化部就國家語言名稱的具體建議,由國家教育研究院續行12年國教課綱研修程序,完成國家語言名稱修正。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會祕書長段心儀說,台灣現在使用的文字、語言及一些風俗習慣,很多都是源自大陸,民進黨政府現在將「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主要是要切斷這個歷史脈絡,為台灣民族主義及台灣國的論述奠定基礎。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榮譽教授羅肇錦指出,「台語」是「臺灣語言」的簡稱,應包括北京語、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語等,將「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是以偏概全、以小吃大。
羅肇錦說,語言有工具性與文化性兩種功能,文化性問題雖深層不容易發酵,但是發酵以後就會難以收拾。他預言,從文化部、教育部、客委會到原民會,「就等著接受以後的對立紛擾吧!
台灣客家語文學會理事長陳秀琪說,「臺灣台語」如果成為官方用詞,台語很可能以後會變成我國國語,就壓縮到客家語的生存空間,也對其他本土語言的發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