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歐盟對海運俄國原油的禁運令今天(12/5)生效,七國集團(G7)與盟友也達成協議,對俄油設定每桶60美元的價格上限自5日實施;另一方面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其盟國(OPEC+)4日則決議維持產量目標不變,並未擴大減產,究竟未來國際油價怎麼走?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認為,2023年油價大起大落的機會不高,可望維持在每桶75~100美元之間。
西方國家對俄油訂60美元上限生效,劉憶如認為是一種解套方法
北威論壇5日舉行《國際油價趨勢暨投資展望》線上論壇,由台綜院院長吳再益、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台大財金系教授劉憶如、富蘭克林投顧資深副總經理羅尤美等4位專家學者主講。
歐盟與G7國家已同意對俄羅斯石油設定每桶60美元價格上限,進一步懲罰俄羅斯持續入侵烏克蘭,這項制裁措施5日起會對多數透過海運交易的俄羅斯石油產生影響。由於全球主要的航運與保險公司都在G7國家,此舉可能會讓俄羅斯難以用更高的價格出售石油。
台大財金系教授劉憶如指出,西方國家對於俄油限價60美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俄羅斯的油價收入,雖然目前西德州原油每桶約81~82美元、布蘭特原油則是每桶86美元左右,不過,由於俄羅斯賣油給中國、印度的售價本來就比國際原油價格來的低,因此這樣的設限價格可說是一個「解套」方法,不至於讓西方國家與俄羅斯兩邊都受傷,讓俄羅斯石油可以繼續出售,全世界石油供給也不致於大幅短缺。
OPEC+宣布減產,為何油價沒有如期大幅上漲?
劉憶如也說,今年以來國際油價上漲,對於這一波的通膨影響非常大,今年6月美國通膨率最高來到9.1%,對照西德州原油、布蘭特原油6月也同樣來到今年高點,因此,這一波6月之後油價下跌,對於美國及其他主要國家通膨率下滑也有非常大的幫助,「如果油價能夠穩定,代表通膨高峰可能已經差不多到頂,美國就算會繼續升息,但幅度跟速度都會小很多。」
回顧今年以來的國際油價走勢,以西德州原油為例,年初還在每桶75.94美元的價位,但自從2月24日俄烏戰爭開打後,3月8日最高飆到每桶123.59美元,隨後大致在100美元以上震盪,直到6月8日又寫下波段高點121.89美元;不過6月8日之後,西德州原油一路下滑,直到9月26日降至77.02美元,短短近4個月下降約37%。
儘管10月5日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和結盟油國(OPEC+)宣布從11月起每日減產200萬桶,西德州原油價格雖然出現短期反彈,但實際對於油價並沒有大幅上漲,至今西德州原油約在80美元左右。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分析為什麼OPEC+宣布減產,但油價並沒有大幅上漲,他認為主要有3大因素,包括第1,OPEC+實際減產幅度並沒有想像的大,沙國能源部長日前表示,OPEC+實際減產規模可能僅達每日100~110萬桶;第2,美國也持續釋出戰備儲油,並放寬進口石油限制;第3則是因為,中國疫情持續封控導致經濟疲軟、通膨上揚、升息壓力等,都壓抑石油需求,成為短期油價下跌的原因。
長期展望:揮別每桶60元低油價時期、走向高油價時代
展望2023年的國際油價看法,梁啟源指出,根據美國能源署(EIA)11月釋出的國際原油供需展望,原本今年原油市場將供給不足188萬桶/日,但在美國及其他國家釋出戰備儲油之下,變成每日供給過剩為9萬桶;而2023年則估計,原油市場將每日供給不足33萬桶,他認為,供需平衡的數量差異並不大,不管是美國或OPEC+,皆可適度控制產量來支持油價。
另外,歐盟、G7國家已在12月5日對海運輸出的俄羅斯原油實施價格上限,訂為每桶60美元,因此對於油市供給吃緊的風險仍然存在。
不過,2023年除了美國利率持續提高,不利於期貨市場淨多頭,將抑制油價走勢以外,美國國稅局也將在2023年1月1日起,針對外國人投資ETF商品期貨市場(例如美國石油基金USO),按交易金額扣繳10%預扣稅,且獲分配股息時也要課徵預扣稅,將大幅稀釋交易獲利,影響外國人投資意願,降低原油期貨市場炒作空間。
整體來說,梁啟源認為,預期中期油價(2023年展望)大幅上漲或大幅下跌的機會不高,可望維持在每桶75~100美元之間;至於長期展望,由於面臨全球暖化、2050年淨零排碳目標,歐美各國陸續對化石燃料課徵碳稅、碳關稅,將促使過去對於油價上漲持保守態度的OPEC+改變定價策略,對於長期油價將帶來支撐。
因此,梁啟源觀察,未來市場將揮別每桶60美元以下的低油價時代,走向常態性的高油價時代,因此各國政府應該提早因應。
劉憶如則提醒,台灣的中油及台電今年已經虧損各達2000億元新台幣;中油虧損更是史上最高紀錄,已接近一個股本;台電虧損則是已達資本額的73%,這些財務缺口皆由納稅人買單,原因是政府長期對於油價、電價皆控制在非常低的價格、補貼用戶,這樣的情況下,對於台灣要達成淨零排放目標非常不利。
原文轉載自【2022-12-07/信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