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台灣早前5日內兩次大停電,公營的台電公司首當其衝成輿論批判焦點。然而,在這場全台缺電危機的背後,作為電力需求方的工業界及民眾就是單純的受害者?事實上,台灣的電費是全球第四低,亦令半導體等產業及民眾在用電時缺乏省電誘因而欠節制,甚至連台灣電子大廠龍頭之一的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今年3月接受台媒專訪時亦坦言:「水電價格應合理反映成本,現在是納稅人補貼大戶,價格越便宜,大家拚命用,很不合理。」

 
據台電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電費排名中,台灣的住宅用電及工業用電均位列全球第四低。然而,據2020年全球各國及地區的人均用電量顯示,台灣以約10,058度列全球第12名。撇除前列一些氣候寒冷的國家或「產油國」等用電量較高的國家,台灣排名其實非常高,更是東亞地區的首名。
 
據台灣經濟部今年3月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後宣佈,今年4月至9月不調整電費,平均每度電維持2.6253元新台幣(約0.74港元),是自2018年下半年起連續6次凍漲電費。
 
台灣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指出,台灣低廉電費並未充分反映生產成本及溫室氣體排放、空氣污染及能源安全等外部成本。即使國際能源價格在2004年初至2013年間曾大幅增加,但當局當時僅以「凍漲」及「緩漲」的方式調整電費,並補貼虧損。
 
不過,台灣政府補貼電費的對象其實是針對工業用電,也就是半導體、電子業等這些台灣引以為傲的產業,同時此舉亦可吸引外國的同類產業來台投資,例如網絡搜尋引擎龍頭Google在2013年願意率先在台灣彰濱工業區設公司,台灣低廉的工業電費亦是原因之一。
 
此外,當局收取電費方面亦有以民生電費補貼工業用電電費的傾向。在台灣上次的2018年電費調整中,當時工業用電的平均漲幅在3.30%至3.56%間,用電最大的包括台積電等特高壓用戶則是3.41%;而民生用電500度以上的調幅在3.96%到4.14%之間,用電最多的特高壓用戶電費漲幅比一般家庭還要小。
 
原文轉載自【2021-05-28/蘋果新聞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