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由中央大學自主研發的小型人造衛星「飛鼠號」,今天(7號)正式亮相,雖然外觀看起來不大,但硬體設備就要1700萬,預計10月底會運送到美國,並在12月由SpaceX的獵鷹9號,發射升空,希望能探索大氣「電離層」的結構和變化,進一步了解,太空天氣是如何影響衛星和地面無線電通訊。
小小一條捲尺,可以做成衛星天線,讓所有人員都興奮歡呼,這是中央大學,從2017年開始研究發展的「飛鼠號」衛星,7號正式對外亮相,全由中大自行組成的「飛鼠號」,是一個3U的立方衛星,主要酬載是 小型電離層探測儀,也是延伸福衛五號用的AIP而來,未來如果順利發射,將能更加了解,地球最高層的大氣「電離層」,以及太空天氣,如何影響衛星和地面無線電通訊。飛鼠號預計10月會先運送到美國,12月再由SpaceX的獵鷹9號,以共乘的方式,發射到高度5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從設計研究到發射,經費大約要五千萬,後續將由中央大學團隊密切監控,期盼能對國內衛星通訊科技有更多幫助。 原文轉載自【2020-10-08/台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