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 氣象雷達可以追蹤成群的老鷹、候鳥!國內學界首創全世界第一套自動濾除大氣回波而留下猛禽訊號的辨識系統,已可成功看出數十公里排列成形的「鷹河」,預計明年底上網,讓愛鳥民眾可於七.五小時前知道候鳥抵台時間,充裕規畫賞鳥行程。 中央大學、長榮大學、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共同發表的這項「猛禽遷徙資訊系統建置計畫」研發成果,又暱稱為「鳥計畫」,計畫主持人、中央大學太空所所長潘貞杰說明,國內外利用氣象雷達追蹤猛禽計畫由來已久,但因鳥跟雲雨的資料混雜在一起,而碰到瓶頸。 研究團隊認為,候鳥的飛行高度在三百至五百公尺,時速三十至五十公里,明顯和雲層高度的一至五公里、時速一至三公里不同,只要透過時速、高度比對,濾掉雷達回波中的雲雨等大氣訊號,就可準確掌握候鳥成群遷徙的動向。  潘貞杰指出,目前台灣在五分山、七股、墾丁、花蓮有四座氣象雷達,雷達掃描半徑可達兩百五十公里,若以候鳥時速三十公里計算,雷達在八小時之前,便可掌握候鳥行蹤,扣掉影像處理時間半小時,估計約七.五小時前就可預知候鳥抵台時間。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技佐蔡乙榮表示,每年三至四月有「灰面鵟鷹」因北返而過境台灣,四月下旬至五月則有「赤腹鷹」北返,到了秋天,九月是「赤腹鷹」南下度冬,十月則是「灰面鵟鷹」南遷,均可透過猛禽遷徙資訊系統,將壯觀的「鷹河」資訊呈現在國人眼前。原文轉載自【2010-03-24/自由時報/AA1版/生活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