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台灣首座崑曲博物館「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今天揭幕,由故宮南院設計團隊協助設計,館藏中大中文系特聘教授洪惟助數十年來蒐藏的上萬筆文獻、6000餘筆影音資料及有數百年歷史價值的崑曲珍品,資料完整度更勝中國蘇州的崑曲博物館,即起至明年2月10日規劃「中大崑曲藝術節」系列活動,希望在校園推廣「百劇之母」的魅力和文化底蘊。
座落中大文學院二館曲榭迴廊的「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前身為1992年成立的中大戲曲研究室,25年走來,歷史傳承幾經波折,誠屬不易;開幕式邀請前文建會主委郭為藩、中央研究院院士劉兆漢、前教育部長蔣偉寧、中大校長周景揚、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局長邱莊秀美、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主持人洪惟助、中大文學院院長李瑞騰共同主持。 為慶祝崑曲博物館開館,館藏最珍貴的文物,在開幕特展公開亮相。特展分為4個區域,「戲台風華」再現珍貴堂幔的舞台魅力;「鎮館之寶」館藏最珍貴的4套戲服盡收眼底,包括周傳瑛、俞振飛、韓世昌、尤彩雲等名家戲服,件件價值不菲;「名家墨寶」展示曲家藝人張充和等人珍貴書畫與抄本;「回顧與展望」穿越時光隧道,感受崑曲博物館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博物館的重要推手洪惟助,因父親喜愛崑曲,自幼耳濡目染,也對崑曲產生興趣,後來在中文系授課時,發現很多劇種都有人研究,唯獨崑曲沒有,但崑曲是中國戲劇史上的重要劇種之一,越劇、京劇等戲曲都向崑曲學習,因此他決定開始投入崑曲的研究,成立中大戲曲研究研究室後,也常到中國拜訪崑曲演員。 洪惟助說,崑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列為文化遺產後,中國也開始投入崑曲研究,但早期中國還沒什麼人研究崑曲,崑曲演員很寂寞,看到他都很開心,也捐贈很多文物讓他收藏。 原文轉載自【2017-11-24/自由時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