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聯合報 記者許政榆╱即時報導

 
電子博士熱愛藝術創作,變身雕刻漂流木玩家。今年57歲、目前於國立宜蘭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擔任助理教授的劉書史,十年前開始接觸漂流木創作,運用其藝術發想,隨漂流木形狀即興發揮,在木藝市場中打出獨特之道。
 
居住於桃園的劉書史,自中央大學電機博士班畢業後,目前於宜蘭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擔任助理教授,擁有積體電路製程整合專業,為標準理工學專家。在工作之餘,劉書史和友人偶會到宜蘭海邊旅遊,十多年前,剛好碰上颱風過境,面對大量木材遭吹毀落入海中,縣府開放民眾合法撿拾漂流木,協同清理環境。
 
因緣際會接觸漂流木,劉書史開啟漂流木藝術創作。由於漂流木長時間泡在水中,過程中吸取不少鹽分、海砂,木質變得十分脆弱,若在潮濕狀態進行切割,容易讓木頭產生裂痕,甚至整塊碎裂,為了讓漂流木好切割,會讓它長時間自然陰乾。
 
但對理工博士來說,藝術創作並非十分在行,劉書史回憶,小時的他根本不會畫畫,每次都得靠母親幫忙,才能完成美術作業。「但你不克服人生難題,到入土也還是不會」為了克服自己藝術恐懼,出社會後利用時間,拿畫筆揣摩不同畫風,如今畫出一幅幅類畢卡索風格油畫,劉書史更自豪說,「我沒上過任何一堂繪畫課,但現在畫的畫還賣出去過呢」。
 
克服了繪畫,雕刻藝術對他來說,也不成問題。創作將近上千件漂流木作品,劉書史自豪沒有一件作品是一模一樣,原因是漂流木形狀不一,劉書史隨著漂流木原型,來想像最適合的模樣,例如長條單薄的木片,可以是女人的側臉,彎曲而圓弧的木段,像是狗仰躺在地板。一次曾想刻貓頭鷹,最後越刻越像貓,劉書史豪爽笑說,就只好讓它變一隻貓。目前每週在桃園市農業創意市集擺攤,更成為農業局推廣優質廠商之一。
 
原文轉載自【2017-10-27/聯合新聞網/聯合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