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即時報導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從7月10日起,一連3天舉辦「太陽系的偶然機遇與超越」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際天文學者與會,感念曾獲美國NASA特殊公共服務榮譽勳章的院士葉永烜,長期以來對天文界的卓越貢獻。活動期間另於藝文中心舉辦「雲的兩邊」油畫創作展,展出葉永烜的藝術創作,讓師生們不只看見他的學術貢獻,還能透過作品一窺其藝術情懷。

葉永烜曾獲美國NASA特殊公共服務榮譽勳章、教育部終身國家講座,更於去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今年他恰好歡慶70歲生日,研討會中賓客雲集,許多與他合作過的學者齊聚一堂,包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Prof. Gary Zank、Prof. David Jewitt和Prof. Renu Malhotra。以及卡西尼計畫相關的Pof. Linda Spilker和惠更斯號(Huygens)Prof. Jean-Pierre Lebreton等人。

中央大學天文所所長陳文屏在開場時說,「認識葉永烜的人都知道,他富創意、精力充沛,永遠都有新點子。」;當初延攬葉永烜回台任教的中大前校長劉兆漢也回憶,40年前他與葉永烜在德國初次相遇,看見葉如今不凡的國際學術聲望及個人熱忱,促成各項重要計畫和豐碩成果,並且引薦學生及年輕學者參與國際合作,實在功不可沒。

1982年葉永烜與歐美科學家共同提出的「卡西尼探測土星」跨國計畫,是人類史上首次深入探測土星的計畫,1997年10月15日發射升空,2004年抵達土星,預計今年9月15日任務將圓滿結束。

這項長達20年的太空船飛行任務,共耗資34億美元,全球5000多人參與,帶來人類前所未見的天文重大成就,讓他成為華人在《Nature》和《Science》中論文發表最傑出的一人。

他近期在國家地理雜誌發表的「卡西尼任務的10個突破性發現」,第一項就是泰坦表面有與地球類似,由甲烷驅動的水文作用。其次是土衛二南極冰殼裂縫噴發出大量水氣和冰粒子,冰殼下存在著覆蓋整個衛星的地下海洋,科學家們都相信那裏可能有生命的存在。

台達電子榮譽董事長鄭崇華也讚譽,「葉永烜是一位好老師,也是優秀的科學家。」他認為,人類生命短暫,科學家能引領我們認識宇宙的浩瀚。他很感謝自從2012年起,葉永烜協助選拔「台達電子年輕天文學者講座」,在學術界努力推展天文學研究和教育。

而葉永烜平時也擅於用創作,紀錄下科學重要的片刻。像是此次畫展中的一幅《卡西尼發射後的早晨》,就是記錄1997年10月15日卡西尼太空船成功發射那一天,他徹夜未眠,等到翌日清晨,捕捉那千變萬化灑落在大西洋天空的綺麗朝陽。另一幅畫作《看見台灣》,畫的是原住民孩童在玉山山頂高歌,藉此向導演齊柏林致敬。

能在科學與藝術不同領域游刃有餘,葉永烜分享,是來自「源源不絕的好奇心」。他探索宇宙天文一輩子,發現宇宙有7成以上是由看不見的「暗能量」組成的,若以人生哲學來看,就象徵著歷史長河,現階段看不見,但卻無形中一直牽引著我們,要懂得從歷史中記取教訓,學習用道德與寬容來處世,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原文轉載自【2017-07-13/聯合新聞網/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