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記者吳泓勳/台北報導)

 
台灣所得排名超越德日,令人覺得驚奇,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大任解釋,關鍵在於計算方式,如果看到計算基礎納入「購買平價力(PPP)」,基本上都不必太認真,認真的話只會變成政府「自我感覺良好」,但民眾卻始終無感。
 
「購買力平價」又稱相對購買力指標,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貨幣間的等值係數,可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但由於不計入其他經濟因素,導致這種理論匯率和實際匯率可能有很大差距。
 
以購買力平價指數做基礎,最常見的就是「大麥克指數」,主要是用以全球麥當勞的大麥克漢堡售價,換算成美元的賣價,用來評估各國匯價及購買力水準,反映出當地貨幣與基本的成本。
 
換言之,台灣物價長年平穩,估算起來比其他國家占便宜,因為就算在台灣賺得不多,花起來也不會太痛,但一出國就破功,因為買杯可樂、吃條熱狗都覺得貴。
 
原文轉載自【2015-07-15/中時電子報/日報/中國時報/焦點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