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第1581期 大學報11/21-11/28 > > 專題
手抄VS打字 好筆記關鍵在理解
【副刊記者/林建儒、王湘婷、羅令婕】走入大學教室,學生不再振筆疾書,靈巧地敲打鍵盤。筆電不僅省去手寫的麻煩,還能上網蒐集資料、快速記錄課堂資訊。然而有研究指出,使用筆電作筆記會降低學習效果。專家回應,手抄、打字各有千秋,只要專心人人皆能成為學習達人。
電腦筆記似聽打 難以內化成效差
根據今年四月美國《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筆比鍵盤更有威力,手寫筆記的好處〉〈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Keyboard: Advantage of Longhand Over Laptop Note Taking〉指出,筆電和手抄筆記雖然都能達到記憶的效果,但使用筆電者易傾向逐字記錄上課內容,在未經重新組織的過程下,不易消化知識,傷及學習成效。
相較手抄筆記,打字的優勢是易於紀錄完整資訊,在複習時可因訊息充分,達成更好的吸收效果,可是實驗結果顯示,抄筆記其實也能有相同的學習成效。
該研究隨機挑選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學生,分別進行三個實驗,實驗選擇一段演講的影片,將受試者分為手寫組與筆電組,並要求以平常上課方式做筆記。
結果發現,在背誦性題目,兩組成績並無太大的差別;但在開放性題目,如:若一人的喉頭蓋未能順利運作,可能會發生什麼事,筆電組受試者的表現明顯差於手寫組。研究者也觀察到,用筆電做筆記容易記錄口語用詞,而口語用詞多寡與學習成效呈反向關係,越多代表學習成效越差。
期刊作者之一加大市場心理學教授丹尼‧奧本海默(Danny Oppenheimer)表示,學習的要訣在於資訊有無經過大腦深度處理,如果只是單純抄寫,就難以將知識內化。他也說,許多證據顯示多次複習是學習效果的關鍵,專心上課聽講,可以比無心聽課的打字者多一次複習機會。
台灣大學日文系兼任語言教師張鈞竹表示,理解內容後手寫筆記,在語言學習中不可或缺,對記憶也應有更大助益。台大政治系國關組學生喬琪也認為,大學考試多申論題,需具備組織、統整的能力,若缺乏理解,考試也只是背誦內容,無法真正融會貫通。
手寫融課堂情境 強化學習記憶
由於手寫較打字慢,無法完整抄錄講者的內容,學生需將資訊消化,重新組織後,用自己的話闡述。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鄭仕坤表示,比起機械式的打字紀錄,手抄筆記的訊息處理過程複雜,因此較易學以致用。
鄭仕坤依據「處理層次論」,手寫筆記較打字而言,因為經過思考,屬於深層處理,訊息就越容易被保留,回憶的強度也越強,針對申論題等開放性題目也較有發揮的空間。
他亦提到,使用電腦時,複雜介面及網路功能易使我們分心,進而干擾訊息吸收,導致無法在有限的容量中,儲存足夠的有效記憶。
記憶歷程分為三階段:處理、整合資訊成一檔案的「編碼」;將檔案「儲存」至腦內;待需要時打開檔案,將記憶「提取」出來。政治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楊立行表示,相較手抄筆記,課堂上趨於逐字稿式的打字紀錄,編碼過程較少經過腦中思考、推敲,同時也缺乏豐富的線索去提取記憶。
他分析,手寫過程使環境情節與知識一同被編碼入記憶,他舉例,考試時若忘記答案,可從老師上課時的穿著、講的笑話,到寫黑板時的踉蹌等「情境式線索」,藉由步步地回憶,協助喚起黑板上的答案。
反之,「打字」動作本身單調且制式化,現今學生身為科技原住民,在學習、娛樂中與電腦關係密不可分,「敲鍵盤」成為傳遞、紀錄訊息一大途徑,但面對的始終為螢幕及鍵盤,所以楊立行認為打字較無法提供特別情境。他也提到,課堂上若過於專注地聽打,不容易產生如手寫的豐富感受,對於日後記憶的提取也較不利。
參加益智節目獲「最聰明醫生」的孔繁錦,曾出書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他說:「上課時,眼睛盯著電腦螢幕而非講者,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他表示知識都是包裝在「老師的表演」裡,包括:如何舉例、如何邏輯性的敘述,都是真功夫。他認為,學生應該全神貫注地聽,抄下關鍵詞,輔以資料、教材,才能有效吸收、提升學習成效。
學生作法各有千秋 用心程度別高下
儘管手寫筆記助於知識的吸收,但楊立行認為,電腦作筆記也可有同樣的效果,只要學生在聆聽授課內容後,經過反芻再紀錄,就能加深印象。他說:「不管是手寫或電腦打,重點是帶腦!用心!」
奧本海默建議學生,使用筆電抄筆記時,若能將授課內容轉換成自己的語言後再記下,也能有很好的學習成效。
台大電機工程學系學生蔡睿庭上文史課程時,習慣帶筆電上課。他會配合簡報及授課脈絡,盡可能記錄所有講述內容,並一面思考事件的因果,一面以條列的方式統整,再善用符號及箭頭,標注課外補充的故事或觀念,強化連結。
他提到:「用電腦的好處第一就是打字快,再來如果老師講到後面,要回去補充前面時,可以直接Enter,比較不會像手抄,用箭頭拉出去看起來很亂的感覺。」
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學生林周廷認為,筆記是從課堂上擷取的重點,可能無法呈現課堂全貌。他建議翻閱筆記後,回顧先前所學,再重新彙整筆記,進行比較與分類,達到融會貫通。
成功大學法律系學生謝傑昕表示,在手抄筆記時,會理解後再用自己的話語記下重點,她提到:「筆記之於我,只是一個幫助我在課堂上保持清醒,並在課後快速複習的工具。」
政大中國文學系學生連子瑄習慣手抄筆記,上課時將重點分層列出,有時會彙整成樹狀圖或時間軸。她說:「手寫可以做一些圖像式的筆記,而且版面比較自由,覺得用手寫過好像可以幫助記憶。」
連子瑄也建議,上課時可錄下概論性內容,在閒暇之餘,當作音樂反覆聆聽,對於記憶亦非常有效。考前她也會自製填空考卷,僅在紙上寫下標題,直接還原筆記內容,透過不斷複寫,使自己印象深刻。
原文轉載自【2014-11-21/第1581期 大學報11/21-11/28 >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