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我有使命感,要為別人做點事,愛在背後催促我。」罹患肺腺癌去世的樞機主教單國璽,將自己的病痛轉化為對生命的體悟,在生命最後一段歲月,與更多人分享他對生命的態度。9日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舉行「關懷生命獎」頒獎典禮,特別將「特殊貢獻獎」獻給單國璽,而代理領獎的天主教高雄教區總主教劉振忠也勉勵大家,發揚單國璽的精神,讓他對世人的愛能夠延續下去。 1998年任樞機主教的單國璽,2006年時被診斷出罹患肺腺癌,罹病後並沒有停下腳步,反而馬不停蹄的舉辦219場「生命告別之旅」,分享罹病的過程,以及在死亡的威脅下如何透過信仰走過陰霾。代替單國璽領獎的劉振忠表示,單國璽將60年的生命奉獻出來,尤其是生命中最後的6年,將自己生命的體認分享給每個人,劉振忠說,他的離去雖然讓人不捨,但是如何將他的身影留在我們心中,把他種下的愛的種子發揚,是我們每個人的功課。緩和病房 讓死亡更有尊嚴  除了單國璽獲頒「特殊貢獻獎」,創辦「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的醫師陳榮基則是獲頒「個人慈悲獎」。陳榮基表示,由於自身學醫和學佛的經歷,讓他對於協助病患安寧走完人生旅程有不同的想法。「過去台灣的醫學教育只教導大家如何救生,卻沒有教大家怎麼顧死。而安寧病房則是希望病人在知道生命走到盡頭時,能夠安寧面對。醫生應該透過自己的醫療技術,協助病人緩和、安寧的面對死亡。」 擔任台大醫院副院長時,陳榮基創辦了「緩和醫療病房」,並積極參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讓病人可以主動放棄急救,但陳榮基也強調,由於這部法令並未完善,因此只有病人主動同意放棄急救時,醫生才會不進行插管等醫療行為。「我們也希望再次修法改善這個部分,讓病人在感到痛苦時,可以選擇以更寧靜的方式離去。」 另外獲頒「團體大願獎」的則是30多年來從事顏面傷殘患者關懷活動的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基金會董事長闕河淵表示,由於台灣口腔癌比例逐年增加,3.8小時就出現一個口腔癌患者,而且平均罹癌年齡大約在40歲上下,這個年紀的男性通常屬於家中的經濟支柱,一旦罹病將讓一個家庭陷入困境,就算手術成功後也會有飲食困難等後遺症,且工作也很難繼續延續。因此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從2006年起投入關懷口腔癌並有的行列,除了協助再就業,也邀請病友現身說法,為防制口腔癌一起盡一份心力。闕河淵說,目前導致口腔癌最大的原因為食用檳榔,而檳榔在農委會的分類中屬「農產品」,但檳榔籽卻被衛生署列為致癌物,這種矛盾情形導致防制上有許多困難,因此還需更多努力。延續關愛 盼照亮他人生命  而今年獲得「個人智慧獎」的則是中央大學教授陳攸華,一出生便罹患「先天軟骨發育不全」的陳攸華身高僅有120公分,雖然成長過程中遭遇嘲笑,但父母對待她的態度,讓她感覺自己與常人無異,不會僅僅只是一個需要協助的弱者。「他們讓我知道,我也可以給予、可以成為一個付出者,這在我的人際發展上有很大的正面效果。」

 擔任教師的陳攸華對學生付出關愛,她說:「現在我只有6歲小孩的身高。青少年時我曾是放牛班的學生,長大後我也是個沒有愛情、婚姻和孩子的女人,但因為父母的關愛,讓我在工作找到出口,我有一群學生,是我最關愛的孩子。」陳攸華表示,希望透過自身故事,讓更多人受激勵,為別人帶來光明。 原文轉載自【台灣立報2012/09/10 第86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