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記者胡若梅/桃園報導】

 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環境工程研究所研究「桃園縣酸雨分布及強度」,整個桃園地區都有雨水酸化情況,其中以中壢、龜山酸雨情形較嚴重,化工染整、建築材料及鋼鐵金屬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源。研究單位建議,應有效管制污染源排放。

 桃園縣環保局委託中央大學研究桃園縣酸度及強度,中大指出,桃園是台灣地區酸雨最嚴重的區域之一,中壢地區硫酸根離子濃度有異常偏高現象,沈降量約為美國嚴重地區的四倍,龜山為兩倍。

 中大目前在桃園、龍潭、中大、復興、新屋設這五個酸雨測站,觀察顯示,雨水酸化情形,涵蓋整個桃園地區,縣內大型排放源主要影響地區依次為桃園、龜山、蘆竹及中壢一帶,小型排放源主要影響地區則為中壢、桃園、龜山、蘆竹、龍潭、八德及平鎮一帶。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排放源因擴散的面積較廣,地面濃度被稀釋;而小型排放源雖擴散範圍小,但能形成局部高濃度,均不容忽視。

 在固定污染源影響雨水酸化的十個行業,經酸雨測站顯示,硫酸根離子濃度分布較多的以化工染整與皮革業、建築材料業及鋼鐵金屬業為多。

 研究單位指出,酸雨發生最嚴重時間為東北季風及春季梅雨期間,對境內的集水區、土壤及農作物可能注入可觀的酸性沈降物,進而影響平衡,因此,對於桃園地區造成酸雨的緣由,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

原文轉載自【2000-04-20/聯合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