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新聞
由環保署委託國立中央大學辦理的「第六屆亞太地區汞監測網年會」暨「2017大氣汞監測訓練研習會」,於106年5月15日進行開幕儀式,邀請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蒙古、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孟加拉、斯里蘭卡等亞太區域國家代表參加,探討汞監測相關議題。環保署署長李應元及美國環保署幕僚長Martin Dieu皆蒞臨致詞,並由我國提供越南及菲律賓各1套汞濕沉降採樣器,深化臺灣與東南亞國家汞監測合作。
「亞太地區汞監測網(Asia-Pacific Mercury Monitoring Network, APMMN)」係2014年,由臺灣環保署、美國環保署及國家大氣沈降研究計畫共同合作推動,與越南、泰國、印尼等國,進行先期合作研究,由亞太地區合作國提供採樣,經中央大學進行汞樣品分析及監測數據品保品管作業。2016年更進一步在中央大學設立「環境監測技術聯合中心」,推動「亞太地區汞監測網」之運作與拓展,協助亞太地區人員培訓及監測能力建置,強化國際共同監測機制。
中央大學大氣系許桂榮副教授表示,「汞」對人類的危害,以六十多年前日本爆發的「水俣病」開始廣為周知。隨著科技進步,發現除了工業廢水,「汞」可經由大氣長程傳輸佈及全球,然後透過大氣乾、濕沈降回地表,進入陸域及水域生態系統,被微生物轉化成高毒性的甲基汞,再經由食物鏈累積傳遞危害人體健康,造成腦、神經系統與腎臟等方面的傷害,影響甚重。而東亞及南亞貢獻全球近半的人為大氣汞排放量,其大氣汞監測合作與資料分享更顯重要。
本次會議以推動「亞太地區汞監測網」及技術教育訓練為主軸,就擴展「亞太地區汞監測網」之規劃廣泛討論,各國代表就未來具體合作方式交換意見;並施行技術人員教育訓練,協助亞太地區國家建立汞超微量採樣與分析能力,藉此拓展臺灣環境監測及檢測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