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新聞
臺灣傑出女科學家新秀獎,為獎勵具發展潛力的青年女性科學研究人員所設立之獎項,每年選出一至二名優秀者。公元單數年遴選物質科學領域的女性科學新秀,而雙數年則為生命科學領域。
物理系余欣珊副教授,甫獲第十屆臺灣傑出女科學家「新秀獎」之肯定,成為女性年輕學者楷模,鼓勵對科學領域感興趣的女性持續投入,雖因外在環境因素,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仍應勇敢向頂尖科學之路邁進。
兩度失之交臂 專業終獲肯定
余欣珊過去曾被提名兩次,起初認為女性科學家相較男性科學家為數並不多,實際參賽後,才發現臥虎藏龍的女性科學家遠比想像得多。對於第三次被提名,她改變了作法,嘗試以較淺顯易懂的表達方式,呈現給評審委員。高能物理研究往往需經過數十年的不斷驗證,亦十分難讓非高能物理專業的學者完整了解。故余欣珊並不抱期望會獲獎,在得知獲獎的時候,內心的澎湃及領悟是無法言喻的。
余欣珊的專長是高能物理實驗,使用加速器把兩束反方向運行的質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再讓兩束質子進行對撞,藉由研究質子對撞後而產生的粒子,觀察粒子彼此間的交互作用。目前,余欣珊加入的實驗為位於瑞士粒子物理中心CERN的緊湊渺子螺線圈實驗CMS,鑽研的方向可分為三類。第一,以實驗數據檢驗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對於已經發現的基本粒子之特性預測;第二,找尋新的基本粒子,例如:重力子、類Z玻色子;第三,藉由加速器數據去尋找暗物質,以有系統的方法去了解暗物質特性。
擇己所愛 愛己所擇
求學期間,余欣珊就發現自己對數學及物理領域非常感興趣,且當時指導老師的教學方式並非一般的填鴨式教育,而是給予學生時間思考,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她具備穩固的物理基礎與清晰的邏輯思考。加上父親從事研究工作,讓她從小心生憧憬,時間自由且彈性,工時雖長,卻能夠充分做自己有興趣的事物。
余欣珊在研究上所秉持的態度十分謹慎,時時關注其他學者的研究發現及實驗結果。父親曾擔心高能物理相較於其他應用物理不容易找到教職或研究工作,但她認為花時間在有興趣的事物上,即便過程遭遇困難挫折,都能堅持去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快樂。
學習正視壓力 培養興趣平衡
身為專業的科學家,余欣珊了解研究的壓力始終是無法完全排解的。她認為學習正視壓力,才能夠有條理地找出癥結點在哪,若是僅在腦袋中不停地想,容易使思緒更加混亂。在自我反省的過程中,她習慣利用紙筆一項一項條列出來,藉此尋求安定的力量,原本擔心的事情,也就顯得沒那麼難解決。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她發現臺灣多數研究人員,一星期七天全花在研究上,沒有自己的生活;但國外研究人員,大多會設立停損點,週末絕不工作,重視健康的規律人生,畢竟研究這條路並非百米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去年剛過40歲的余欣珊,與高中同學相偕挑戰二鐵運動項目,培養運動專長,以平衡研究領域的高壓生活。
肩負責任傳承 提攜女性科學新秀
備受眾多獎項肯定的余欣珊,曾於2013至2014年間,研究上遭遇瓶頸,苦惱之際,卻獲得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無非是困難時前進的最大動力。2013年以刊登在《科學月刊》的<探索基本粒子的大強對撞機>獲得世界華人科普獎佳作,加深她以淺顯的方式向大眾傳遞科學知識及傳播科學思想的信心,也了解到向大眾說明物理之方法與重要性。余欣珊認為,惟有鍥而不捨地堅持下去,相信自己的決定,才能在最後找出想要的答案。
今(2017)年獲頒臺灣傑出女科學家新秀獎,她於頒獎典禮後參與北一女科學班座談會。與青年學子交流過程中,她發現自己還能夠給予社會更多的貢獻,以自我的經驗鼓勵後進,期望未來在科學領域上,能有更多優秀女性科學家出現,讓女性在研究上的努力與實力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