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地科系教授暨環境研究中心主任許樹坤教授,與法國學者Jean-Claude Sibuet 共同榮獲2014台法科技獎,11月26日晚間在巴黎的法蘭西學院(Institut de France)舉行隆重頒獎典禮。獲獎有些意外的許樹坤教授說,看到法國人對典禮的慎重,以及對科學家的尊崇,內心感到相當激動。 傾聽內心的聲音 勇於跨出舒適圈 研究室牆上一張近廿年泛黃的手繪地圖,紀錄著許樹坤一路以來的研究歷程。這是當年他隻身前往法國求學時,花了半年時間完成的一張台灣海底地形地圖,從單點資料逐一整編而出,資料之完整、筆觸之精細,彌足珍貴。 師大畢業的他,原本有安穩的國中教職工作,也在物理教學上小有名氣。後來決定轉換跑道,考上高考,任職於氣象局地震預報中心,面對朝九晚五的公務生涯,許樹坤聽見了內心呼喚,起了出國唸書的念頭,在幸運之神的眷顧下,考上公費留法考試,也開啟了他的學術研究之路。 海洋地球物理 台灣開路先鋒 海洋深不可測,研究工作不只經常登船在海上奔波,更要帶一點冒險精神。令許樹坤永生難忘的是,2003年搭乘日本潛水艇深入水面下2000公尺深沖繩海槽海底的經驗。 「下海,比上山難很多!」許樹坤直指,我們平常生活在1大氣壓,深海2000公尺處,相當於200大氣壓,稍有閃失即刻被“壓扁”,且狹小的觀測空間裏只能佝僂著身軀,利用探測燈觀測眼前一片漆黑的海底世界。但為了研究日本沖繩海槽的擴張現象,硬著頭皮潛在海底長達八小時,其中看見海底盆地最深層的生命現象,讓他既興奮又激動! 許樹坤的研究是非常基礎的海洋地質及地球物理工作,而其應用的領域實際上非常廣,包括油氣能源探勘、海域地質災害調查和海域碳封存廠址調查等。主要研究仍是臺灣及其四周海域的地體構造,利用水深、磁力、重力、震測、側掃聲納和底質剖面等研究方法,進行全方位地探索。目前執行的計畫包括我國大陸礁層調查計畫、台灣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賦存調查計畫、美方TAIGER海域部分的計畫、台菲地體動力合作研究計畫,不僅對人類社會影響深遠,也透過科學合作拓展友邦關係。 不隨波逐流 樂在其中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許樹坤教授認為,研究不一定要走尖端領域,或一窩蜂擠熱門潮流,「選擇所愛、樂在其中」最重要。回想法國學成歸國時,因當時的地球物理研究多半集中在陸地,海上研究資源相較不足,有人還勸他不如回歸陸地,「但我就是一股傻勁,沒有想太多…」,許樹坤談笑風生道出了當時的心境。 「不要受外在高低起伏影響,不與他人比較」,就是抱持著一步一腳印的精神,讓他得以涓滴成河,累積出重要成果。他很感謝1995年學成歸國後,王亁盈教授和馬國鳳教授邀請他前來中大任教,喜愛中大的質樸而和善氛圍,就像個大家庭般溫暖,讓他甘心為此奉獻,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