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結論先講:近年來,世界各國陸續廢除小額硬幣,中央銀行表示,台灣的1元硬幣發行成本每一枚是1.54元,已經超於成本;截至今(2025)年2月,流通超過80億枚。考量民眾還是有使用1元硬幣的需求,央行不會任意停止發行。早在2014年,央行就開始推動「硬幣再流通計畫」,讓民眾能把硬幣加值到悠遊卡等電子票證。
走進水果攤想買水果,常常一過磅秤,會出現尾數是1元或2元的價錢。近期央行在臉書發文指出,因成本上升、購買力下滑,國際上陸續出現廢除小額硬幣的趨勢。引起國內關注,新台幣1元會不會廢除?
台北市民王小姐說道,「5、4、3、2、1,那4塊也是要1塊1塊來湊,小錢還是有它的功用。」
自助餐黃姓業者提及,「我覺得人家也是有需要,也是要用啊。」
水果行林姓業者表示,「使用上我覺得1塊錢還是有它的必要性,因為我們這種算是小額的零售的部分,有時候金額也不高。」
有關國內硬幣的使用情形,央行表示,2023年1元硬幣的每枚製造成本是1.54元,高過淨變現價值。統計截至今年2月,市場上流通的1元硬幣已經超過80億枚。
而央行從2014年開始推動硬幣再流通計畫,不僅回收數量增加,硬幣淨發行數也逐年減少。
央行發行局副局長林慰宗指出,「目前交易上使用1元硬幣當找零的話,所以我們不會貿然就把它停止,市面上有需要我們就會繼續鑄造。」
央行搬出各國資料顯示,瑞士在2007年淘汰1生丁硬幣,英國在1984年廢除0.5便士硬幣,澳洲也在1992年廢除小額硬幣,美國則將在明(2026)年初停止發行1美分硬幣。
行銷專家胡恒士表示,「當你有了行動支付越來越盛行的時候,其實不論是所謂的硬幣也好或者是紙鈔也好,都可以避免掉所謂偽鈔的出現。」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指出,「物價的問題有的時候呢,其實不見得真的是因為成本的因素,也不見得是因為供需的因素,而是來自於心理的因素。所以如果心理的因素,造成大家覺得物價會上漲,這件事情的確有可能會造成物價上漲。」
央行呼籲,民眾可以把家中囤積的硬幣拿出來使用或加值在儲值卡,不僅能活化閒置資產,也能解決硬幣窖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