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中央大學新聞網

:::

媒體新聞

美中協商終有進展,雙方今天(12日)發布聯合聲明指出,未來90天內,美中雙方同步調降稅率115%。學者分析,雙方在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實質傷害發生前冷卻下來,對雙方乃至於台灣都是好事一樁;另一位學者認為,美國藉此化解關稅衝擊經濟與通膨的壓力,並破解反美關稅聯盟的形成,而中國則可對內有所交代,互蒙其利,但對其他尚未與美國談判的國家而言,則是壓力上身。

美國4月宣布對等關稅方案後,隨即宣布暫緩90天,唯獨對中國課徵145%重稅,中國則以125%稅率回敬美國。雙方歷經1個多月相互叫陣,終於在瑞士面對面協商,並於12日發出聯合聲明,雙方同意在未來90天,彼此關稅各降115%,使得美國對中稅率來到30%,中國對美課稅稅率降至10%。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分析,雙方是在對等關稅實質衝擊顯現之前,各退一步,讓劍拔弩張的氣氛冷卻下來,從美中台三角貿易結構而言,不僅對美中是好事,對台灣同樣也受惠。他說:『(原音)我們對中國出口最大的是零組件,他的佔比是80%以上,所以說我們跟中國本來就是一個供應鏈的關係,他被課重稅,其實我們也是間接受到傷害,現在美國把關稅降到30%,這個對中國的出口當然是比較正面,我們台灣之前受到的傷害就可以降低很多,不管是對中國、對美國、對台灣來講都是好事。』

至於廠商是否趁著這段暫緩期,再掀備貨潮,吳大任則持樂觀態度,他表示,既然美中之間能取得暫緩期,接下來應有望透過談判逐步取得協議,備貨潮或許不會再次湧現。

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張弘遠則分析,美國態度明顯從單方面高壓威嚇,轉向務實考量,互降關稅不但能減緩關稅可能引起的對美經濟影響以及物價壓力,對中稅率也仍有一定的懲罰性在,另一方面,此事還能拆解反美關稅聯盟的組成。他說:『(原音)美國全球談判策略最大罩門就是,如果中國、歐盟、日本、印度、加拿大這5個國家,採取了相對抵抗的策略,他後續的關稅談判就沒辦法推動,因為大家會看這些領導國家能否形成反美關稅聯盟嘛,美方當務之急,是要破解這個聯盟,所以中方的讓步無疑就是間接的瓦解了這種可能性,所以後續這種反對美國關稅政策的國家,恐怕都沒辦法拒絕或抵擋,他的談判要求。』

張弘遠指出,對中方而言則是對內也有交代,雙方各有台階下。不過,先前希望從美中兩強之間,槓桿、做談判的各國,顯然得調整談判策略,尤其如何在未來與美國談出較好的稅率,至少不低於對中國的30%,將為各國增添壓力,以台灣而言,若最終稅率大於30%,勢必衝擊民眾對台美關係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