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中央大學新聞網

:::

媒體新聞

陽明山小油坑遊憩區往七星山步道昨近中午起火釀火燒山,上百名消防人員前往搶救,空勤總隊派直升機支援,5個多小時撲滅火勢,延燒約50公頃。起火原因疑為國研院設置的空氣品質感測儀器。專家表示,感測器設計上,導致自燃的潛在風險來源可能來自供電系統與電路短路,但多年來執行空氣品質監測的過程中,自燃的案例其實少之又少。

為偵測大屯火山活動噴發氣體與空氣品質,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研院國網中心) 利用空氣品質感測儀器,在小油坑地區蒐集大屯山地區的空氣品質資料,而國研院目前正配合消防單位釐清起火原因。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今邀集學者針對陽明山小油坑火災分析起火原因,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王聖翔表示,這次火災的起火原因是不是空品感測器自燃,因並不清楚感測器的詳細設計難以斷定原因,但如果不單指這一次的事件,從感測器的設計上,導致自燃的潛在風險來源有可能有2個,首先是供電系統,再來就是電路短路。

王聖翔指出,由於空品感測器是電子設備,若設置於戶外,需要有發電的來源與電池才能維持設備運作,常見的方式是使用太陽能板搭配鋰電池或鉛酸電池,由於鋰電池易受劇烈衝擊與高溫影響,因此有潛在的自燃風險。

另外,空品感測器中有許多電路設備,若機器老舊、潮濕也可能導致設備短路和自燃,特別是空品感測器為了分析空氣中的成分,一定會需要讓含有水氣的空氣進入儀器,是風險的來源之一。

王聖翔說,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問題可採用經安全認證的電池及電源供應器,採用防火材質外殼或線材,或加裝保護裝置來降低風險,多年來執行空氣品質監測的過程中,自燃的案例少之又少,因此需要等待調查報告公布才能有最終的定論。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副教授宋國彰表示,植被恢復所需的時間取決於火災強度與植被型,越是以草本植物為優勢的植被型,恢復所需的時間就越短,這是因為比起樹木,草本植物的生長速度快且短時間就能長到成熟個體,若要更精確判斷這次火災的影響程度及植被恢復所需的時間,需要實際現場勘查後,才能進一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