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中央大學跨國團隊研發永續型摩擦電貼片,透過輕量型生成式AI(人工智慧)演算法,即時分析呼吸、肢體運動等生理數據,並提供微量電刺激加速傷口癒合,人工智慧與再生醫療的技術融合再突破,這項成果發表於近期國際期刊Nano Energy,獲得學界重視。
中央大學今(10)日表示,該校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楊伯康領軍的團隊,統合國際團隊的材料模擬技術,加上助理教授陳靖昀的再生醫學技術,以及副教授陳健章自主研發的輕量級生成式AI模型,共同研發出「以人工智慧模型實時輔助的永續型摩擦電貼片」,不但為全球健康監測與再生醫療帶來創新,更讓綠色智能化醫療技術拓展新格局。
中央大學研發團隊指出,這個綠色智慧貼片不僅能自供電、即時檢測、更能實踐傷口再生癒合,貼片的核心技術在於摩擦電效應,能單純透過使用者運動產生電能,實踐無須外接電源的「自供電」特性。
此款永續型摩擦電貼片,採用特殊奈米科技提升電輸出效能,並結合輕量型生成式AI演算法,能在超高感測準確性97%條件下,即時分析精準監測使用者的動作或生理數據,如檢測步態、呼吸、肢體運動等,具備健康照護廣泛應用潛力,可應用於健康手環、智慧服飾等智慧穿戴式裝置,甚至長時遠端醫療監測領域,均可發揮關鍵作用。
特別的是,該貼片還能提供微量電刺激,加速傷口癒合。動物實驗結果顯示,經貼片刺激的傷口,修復速度比對照組快30%以上,有望應用於慢性傷口診治、燒燙傷修復、罹患糖尿病足等傷口難以癒合的皮膚損傷患者。
此款貼片也為綠色醫療科技拓展新格局。為了實踐綠色醫療,貼片採用生物降解材料,不僅環保可回收,還可自然降解,不像傳統醫療裝置要用電池供電,經常產生電子廢棄物。研究團隊已驗證,貼片的可回收與再利用特性,確保能在不同臨床應用場景中循環使用,進一步降低環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