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中央大學新聞網

:::

媒體新聞

《漂流 (序曲) -沈昭良攝影展》於台北「也趣藝廊」登場!本次個展為藝術家自榮獲 2024 日本寫真協會國際獎,並於日本東川町文化藝廊舉辦大型回顧展後,首次於台灣本地完整展出「漂流」系列(Drifting / 2015-2024)。展覽將帶領觀眾進入沈昭良對台灣在歷史與當代脈絡中的處境與面貌的深刻觀察,進行跨越時空與地理疆界的探索與思辯。

台灣攝影界重要人物 沈昭良

沈昭良 (b.1968) 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歷任自由時報攝影記者、副召集人、中央大學專任駐校藝術家、台灣藝術大學 / 台北藝術大學兼任副教授、Photo ONE 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召集人、以及第九、十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

2001 年首度推出《映像·南方澳》系列專輯,其後陸續出版《玉蘭》(2008)、《築地魚市場》(2010)、《STAGE》(2011)、《SINGERS & STAGES》(2013)及《台灣綜藝團》(2016)等長篇攝影著作。

曾於 2000、2002 及 2012 年,三度獲頒行政院新聞局暨文化部雜誌攝影類金鼎獎,2004 年日本相模原攝影亞洲獎,2006 年韓國東江國際攝影節最佳外國攝影家獎,2012 年美國 IPA 國際攝影獎-紀實攝影集職業組首獎,2015 吳三連獎等等。目前除從事影像教育、創作、評述、研究與推動相關國際交流,同時受邀主持工作坊及展覽策劃,專任華梵大學攝影與 VR 設計系教授。

去年再度成為台灣攝影之光,沈昭良榮獲「2024 日本寫真協會國際獎」,也是繼知名攝影大師郎靜山之後,近 30 年來獲頒此一國際獎的第一位台灣攝影家。

他說到:「對台灣人來說,特別是在解嚴之後,國家認同與疆界一直是內部分歧和爭執的根源。包括過往的歷史和印記,這些看似不見卻又潛藏的真實,正在形塑我們的命運發展和可能願景。」他不斷地用最真實的鏡頭捕捉屬於台灣的歷史與歲月,此次《漂流》更是展出最新力作。

《漂流》剝開歷史文化下的身份認同

「漂流」系列梳理過去 10 年來台灣內部含括殖民主義、國家認同、族群、冷戰、人權、原住民、生態、環境、能源等等潛在課題。這些複雜且龐大的議題,都在藝術家沈昭良兼具寫實與敘情的拍攝視野中轉為深邃的情感訴諸。

「漂流」,第一眼或許看到的是熟悉的天空、台灣特有的體感濕度、樹路燈。而後還看進了微妙而有力的鄉土情愁與文化的斑斑痕跡,盡在繁枝細節裡隱隱發酵。每一處地景既是對台灣土地的真實呈現,更是對歷史記憶如何影響台灣人民的身份認同與文化傳承的細膩描繪,凝視同時也忍不住地跳出許多反思詰問,藉此擴大了每件作品涵蓋的故事縱深。

展期自 2 月 13 日至 3 月 22 日。藝術家沈昭良以獨到的視角和符號化的風景意象,引領觀者參與這場對話,進入具有強烈時代感的視覺旅程。期間也舉辦兩次藝術座談活動,如有興趣的讀者,請至也趣藝廊粉專查看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