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長期致力生醫輔具研發的電機系教授兼主任秘書徐國鎧,近期榮獲中華民國自動控制學會會士的殊榮,他將榮耀歸功於研究團隊共同創造的成果。秉持著客家人刻苦耐勞的精神,即使身兼研究、教學和行政等多職也不以為苦。他認為,只要順著自然的腳步、正向思考,即使無法達到最佳成果,亦能有不同的收穫。
人性關懷的研究成果
研究專長在伺服馬達控制的徐國鎧說,「馬達」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只要需要電力的產品,小至手機,大至電動車、自動化設備都需要馬達的驅動,而踏入生醫輔具的研究,就是希望所學可以有更多運用,並對社會多一點貢獻或影響。在研究初期,由於偵測微弱的腦波訊號、處理雜訊干擾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投身多年之後,終於開發出智慧型看護系統,幫助長期卧床的重症病患,透過腦波念力,可控制病床的起降,幫助病人找回自主與自尊,在研究中注入更多人性化關懷。
徐國鎧笑稱,自己生活簡單,與時下流行的3C產品幾乎絕緣。當科技日益蓬勃,可能帶來正負面深遠影響時,身為工程人的使命,就是讓它越來越好,「人生的精采在於,當你回頭看時,有許多故事可以說,而且說得眉飛色舞!」
對待學生像孩子一樣
徐國鎧對待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他表示:「父母總是百般叮嚀,孩子有天回頭看,他悟了,記得一兩句話,那就夠了。」以正確而嚴肅的心態面對學生,他認為,「習慣是平時的養成的,若是沒有即時糾正,那有可能遇到事情時,擦槍走火而惹禍上身。」
有了紀律之後,接著就是學習放手。他認為,對學生和孩子的照顧不是無微不至,而是注意有沒有危險,適時讓他們體會「摔倒」的箇中滋味。「沒有摔過,怎麼知道痛?」放手讓學生去做,「未經思考的知識,是不會累積成為智慧」。
他強調,有些事情「不痛不癢」就沒什麼改變,要「痛到心坎裡」,才會刻骨銘心。對他而言,人生沒有所謂的「意外」,有些事情是「必然」會發生的。因為人喜歡給自己找藉口,原諒自己,若是自己夠努力,有些事也不會發生,就沒有所謂的意外了!
「我是簡單生活的人」
生活作息規律而簡單,繁忙的工作不忘音樂調劑,平日生活就在辦公室、研究室和住家三點一線之間,「不疾不徐」是他的最佳寫照。帶著客家人刻苦耐勞的精神,他比一般人願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在處理事務上,即使身兼多職,也能樂在其中,並且能夠在不同的位置上,學習體貼別人。
「順著自然的腳步」是他的處事態度,他豁達地說「人生要學著去看透一些事情,有些事,不是急就能改變的話,那就不用急了。」他認為,有時目標無法即時達成,有可能時候未到,也有可能主客觀條件尚未成熟,但只要態度積極、正向,一直向著標竿奔跑就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