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長在於半導體磊晶的材料所李勝偉教授,最近榮獲台灣電子材料元件協會傑出青年獎之肯定。照片李勝偉教授提供
專長在於半導體磊晶的材料所李勝偉教授,最近榮獲台灣電子材料元件協會傑出青年獎之肯定。他認為,科技脈動快速,要有所突破,一定要借助「跨領域」合作和激盪,才能打破現有藩籬,希望未來可以繼續為台灣電子材料技術的提升有所貢獻。
台灣電子材料元件協會為了提升台灣各級電子材料原件的技術,結合產官學的學術協會,創立已有二十餘年,近年來,創立了傑出青年獎,希望對致力於電子材料領域的年輕學者有所鼓勵;由於協會在產官學界的影響力,近幾年這個獎項也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精進:合作與新視野激盪
李勝偉的專長在於半導體磊晶技術,近幾年來則對能源或是生醫材料方面的題目頗有興趣,實驗室亦積極參與榮台聯大計畫,致力於生醫材料的研究,成果也已有目共睹。參與跨校、跨領域計畫對他來說,除了與更多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醫生多了另一層合作與研究之外,更多的其實是學習,在跨領域合作之初,因為對於彼此領域的不熟悉,勢必會造成一些磨合,起初的確辛苦,但如他所言:「一個跨領域的研究項目有了成果之後,那份喜悅和感動也是加倍的。」
近年來,科技脈動快速,在自己的材料科學領域上,他認為若是要有所突破也一定要借助「跨領域」研究,像是近年他在熱電材料上的研究就牽涉到了電機以及機械,他說:「單靠自己的力量難免有所侷限而顯得閉門造車,藉由跨領域的合作互相激盪,才能打破發展的藩籬」;而申請專利則是近年趨勢,畢竟身處研究型大學,外界總是期待學校內的研究可以和產業界相結合,或是大學的研究足以引導產業升級並提升技術,因此近年研究時也會思考如何提升產業技術,進而有相關專利的發明。
感謝:學校與前輩共提攜
清大畢業後,他曾在業界短暫停留,深知產業界的研究製程與步調,幾年的遊歷擴展了他的視野,然而考量到無論在選擇題目或是合作上,學校提供的是相對更彈性的研究空間和平台,經過慎思,他決定返校研究,不過他強調無論身處何處,在研究上、處事上都要以最高規格的要求來檢視自己;到了中央大學之後,他發現中大有著格外難得的校內風氣,也就是資深的教授很願意提供自己的經驗和想法,並且不藏私地在各方面全力協助年輕學者,而且在中大跨科系與領域研究團隊相對盛行,這對於他的學術研究助益頗深。
另外,研究是一條漫長的路,投入工作時所費的時間和精力難以估量,他的指導教授便曾對他說過「作為一個研究學者不該有假日。」他把這句話奉為圭臬,一旦投入研究或任何工作,便會堅持到結束,因此他也格外感謝妻子對家庭的全心付出,讓他在研究的同時無後顧之憂,並且可以持續在研究領域中追求完美。
在研究之中難免遇到挫折與壓力,也有遇到瓶頸而深陷的時候,這時從大學以來的運動習慣就成了他紓壓的絕佳管道,李勝偉表示自己非常享受於獨自慢跑的時間,一次大概可以跑二十圈操場,在運動的過程之中,他沉澱自己並思考困難,每每都有靈感一閃的時候,或是找回重新奮發的動力。
談及中大學生時,李勝偉認為現在的學生很有創意和想法,素質也很高,如果能對新的事物多有些好奇心和企圖心,再加上努力一定可以走向更寬廣的路;然而,近年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學生已經無法單憑從老師身上所學,完整了解所有新興科學的學問,而缺乏的部分就需要學生個人的摸索,因此對知識堅持的「求知慾」就顯得格外重要,學術研究或科技發展待突破的領域實在太多了,這都是未來可以努力研究的方向,他也期待未來學子和學者都能繼續發揮特質,踏實求知為產業貢獻,並為未知科學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