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全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評選暨觀摩活動頒獎典禮3月31日於中央大學熱鬧登場,今年共有122所大專校院參賽、273個社團參與評選,規模盛大。透過中央大學首創的「全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活動資訊網」,將以往實體攤位評選機制全面數位化,成為疫情期間辦理全國性賽事的最佳利器。 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
春暖花開時節,由中央大學藝文中心與桃園市陶藝協會共同主辦的「陶進中央-桃園市陶藝家聯展」3月15日熱鬧開幕,吸引大批學子和藝文愛好者共襄盛舉。 本次展覽共有近70位作者、百餘件作品展出,分為個人及集體創作雙主軸,前者分成現代雕塑造型設計類、釉色刻花彩繪類、傳統器用浮雕塑形類,分三個區塊展出,...
為了能讓高中生更了解大學的學習環境與各系所特色,中央大學在3月12日(六)盛大舉辦中大校園開放日(NCU Open House Day),吸引全台灣數百位學生及家長,一同在風和日麗的初春時節走進中大,提早體驗青春洋溢的大學校園生活。 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致詞時表示,中大的校訓是「誠樸」,目標是讓...
303全台大停電,引發各界對「能源政策」的關注。3月5日至6日在國立中央大學舉辦的「2022影響力與永續發展研習營」,來自全國23所大專院校百餘名學生熱情參與。其中8位大學生所組成的團隊,以「能源轉型」主題說明建設彰芳暨西島離岸風電場之重要性,獲得評審第一名認可,也凸顯年輕世代對潔淨能源和永續發展之...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於2月22日舉辦《細蜂仔蜜花》新書發表會,繪本內容以客語及英語雙語撰寫,敘述因臺灣南北氣候差異,發展出蜂農南遷採蜜、逐花海而居的現象。《細蜂仔蜜花》由桃園在地產業出發,透過童趣的內容,帶領讀者認識生態及養蜂文化,一同走入蜜蜂的世界。 中央大學副校長吳...
為緩解復興區長期遭受天災影響,而可能形成電力孤島之問題,中央大學、桃園市復興區霞雲里及傑明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打造智慧韌性部落USR計畫,以霞雲里為示範部落,建置「微電網系統」,共創永續環境。 智慧韌性部落USR計畫以「桃園市復興區」為實踐場域。由中央大學工學院、機械系、土...
中央大學作為全國第一個以「永續發展」為教研總目標的大學,積極響應國際淨零碳排(Net Zero Emissions)的永續共識,推動校園減碳方案,2月16日在中央大學舉辦之「永續與去碳科技」論壇,由周景揚校長率領主管們宣示,預計2030年達50%校園碳中和,2050年達100% 校園碳中和目標。 ...
由台灣、美國和印度跨國合作開發的INSPIRESat-1立方衛星,台灣時間2月14日上午8時29分在印度的達萬太空中心(Satish Dhawan Space Centre)順利發射升空,傍晚經過台灣上空,中央大學在當天下午5時 24 分成功接收到INSPIRESat-1 訊號,衛星運作正常,準備開...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KBCC)於 2007 年成立,蒐藏超過三萬四千種來自世界各地的活體植物,為全球最重要的熱帶和亞熱帶的植物保種中心。國立中央大學特將鹿林天文台所發現的第526460號小行星命名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 Ceciliakoocen )」,彰顯其對物種保育及生態永續的無私奉獻,...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助理教授潘彥丞參與之國際合作計畫「早期超新星巡天計畫」 (Young Supernova Experiment; YSE) 觀測到一顆紅超新星瀕臨死亡前至爆炸後的整個過程,成果發表於今年初的《天文物理期刊》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
2022年,中央大學迎來在台復校60週年暨建校107週年。復校初期,篳路藍縷,從苗栗到中壢,一步一腳印以達現今8大學院的規模。校園整體格局之規劃、大樓之興建,皆對應著校務發展。中大人文研究中心出版《銘刻與記憶》,用空間的變遷以及校內的碑碣牌匾連結歷史,細數歷經艱辛卻輝煌的一甲子歲月。 ...
國立中央大學1月7日頒授名譽博士學位給聯發科技副董事長暨執行長蔡力行先生,表彰他長期以來致力推動台灣半導體、積體電路設計及電信產業升級,展現卓然之國際化管理長才,對台灣科技產業發展影響深遠。現場聚集產官學各界菁英領袖到場觀禮與祝賀。 蔡力行博士1989年從美國返回生長的台灣,加入台積電從工程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