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馬尼拉海溝板塊運動

中大新聞

2006/12/27 自由時報
〔記者許敏溶、袁世忠、楊國棠、郭靜慧綜合報導〕

 恆春外海昨晚發生二次規模六點七、六點四的強震,國內地震學者認為,是台灣南方的馬尼拉海溝附近板塊運動所造成;至於為何接連發生,學者則表示,應該是誘發附近斷層也釋放能量而形成接連的地震。

有助能量釋放

 氣象局指出,昨晚恆春地震原因是歐亞大陸板塊下插至菲律賓海板塊造成,估計未來一週還有規模四到五餘震,但不至於誘發其他地震活動,這次地震也有助於累積能量釋放,民眾不必太過擔心。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蔡克銓表示,屏東過去因為地震強度、頻率不如花東,因此沒有特別的地震防災計畫與設施,但建築方面也都有一定的抗震要求,這次地震,剛好可以檢討之前規劃的措施是否需要改進。

 台大地質系副教授胡植慶表示,板塊在馬尼拉海溝隱沒後,會刮起底部的沈積物,堆疊之後形成增積岩體,而墾丁一直向南延伸到馬尼拉海溝的這一大片增積岩體中,包含許多皺折、逆斷層,在板塊運動下,就很容易發生地震。

 中央大學地科所教授許樹坤也指出,歐亞板塊在馬尼拉海溝附近隱沒至菲律賓海板塊下,推擠出增積岩體與眾多的凹陷處、皺折,凹陷處則往往有斷層。這次地震多分佈在台灣南端海底的枋寮峽谷區域,由此判定多為同一事件、同一破裂面所誘發的地震。

 中正大學地震所副教授石瑞銓則表示,氣象局對於海底地震,因為缺少觀測站,遇到屏東外海的地震,只能依本島南端恆春站及枋寮站的數據為參考,第一時間傳出的資料可能修正。目前能確定地震主因和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擠壓有關;淺海地震部分,無法依陸上地震模式詳細推論。

 此外,潮州斷層約有近百公里長,位在屏東平原與山區的交界,也就是順著沿山公路而行,屏東縣政府今起委託專家檢視沿山公路路況,如果發現路面出現龜裂,則須進一步檢查沿線鄉鎮附近地區建物。

原文轉載自【2006-12-27/自由時報/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