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震上百次 規模最大5.9

中大新聞

2006/12/28 聯合報
記者朱淑娟、李名揚台北報導

 前晚恆春大地震後,到昨天共出現上百次餘震,規模最大的達五點九。台大地質系教授陳于高表示,未來一周還可能出現規模五以上餘震,西南沿海地區都要注意。

 前晚發生大地震後餘震不斷,昨天凌晨一點卅五分發生規模五點八餘震。上午十點半屏東小琉球南方發生規模五點九餘震。

 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七日瑞里發生規模六點二強震,沉寂十三個月後發生九二一大震。今年四月以來花蓮、宜蘭的地震奇少,氣象局原本擔心花蓮、宜蘭一帶會有大地震,沒想到出現在屏東恆春。

 不過,陳于高認為,恆春的大地震是否有助於花蓮、宜蘭的能量釋放還很難說,東部還是未來幾個月台灣最須警戒的區域。不過大地震常有出乎意料的變化,例如九二一地震前,很多人預期久未發生大地震的嘉南地區可能會有強震,未料發生在中部。

 陳于高也擔心,這次發生地震處充滿鬆軟的沉積物,萬一有大塊沉積物被主震震鬆,屆時較大餘震再把這些東西震落,形成海底山崩,可能引發海嘯。

 陳于高建議,應觀察地震處地表動態,以及西南海域的波浪變化,先期預警餘震可能引發的海底山崩及海嘯。

 郭鎧紋表示,這次地震位於枋寮峽谷構造帶上,算是比較不活躍的。不過由於主震規模達到六點七,不能大意。

原文轉載自【2006-12-28/聯合報/A6版】

------------------------------------------------------------------------------------

地震成因

菲律賓海板塊向西移動 壓到歐亞大陸板塊上方

記者李名揚台北報導

 恆春前天大地震,學者認為地震成因是台灣南方的歐亞大陸板塊,向東、向下斜插隱沒到菲律賓海板塊下面所致;但究竟是該處哪一斷層造成地震,學者有不同見解。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于高指出,海板塊密度比大陸板塊高,通常是海板塊隱沒到大陸板塊下方;台灣南方的板塊,雖然定義上屬歐亞大陸板塊,但其實是具海板塊性質的南中國海岩石圈,所以才能隱沒到菲律賓海板塊下方。不過更精確的說法,是「菲律賓海板塊向西移動,壓到歐亞大陸板塊上方。」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許樹坤有不同看法,他計算應是發生在坡度較平緩的斷層,不是較陡峭的斷層,南中國海岩石圈的斷層應該不是這次地震的元凶。

 幾位學者都同意,未來兩周應該還會出現許多餘震,規模甚至可能高達五。

原文轉載自【2006-12-28/聯合報/A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