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設計者、建築與水墨畫皆有傑出成就的藝術家陳其寬,美國時間五日早上,因心臟病病逝舊金山,享年八十六歲。東海建築系表示,葬禮將在他晚年定居的夏威夷舉行,九月則在他所設計的路思義教堂舉行追思儀式。 陳其寬晚年偕妻移居夏威夷,這兩三年來,在台北與美國兩地輪流居住。據友人表示,他去年十二月在台北家中滑跤、導致腦部瘀血,之後便轉往女兒所居住的舊金山接受醫護,但身體狀況始終沒有好轉。 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劉舜仁表示,原本東海已決定在今年六月十六日的畢業典禮上,頒贈陳其寬榮譽博士學位,陳其寬也答應返台領獎。如今東海仍將在畢業典禮上宣讀陳其寬對東海的貢獻,校長決定,將親自赴美,將證書交到陳其寬遺孀林芙美手上。 這是東海頒贈的第三個榮譽博士,第一個榮譽博士是頒給美國建築大師貝聿銘,兩人都因對東海校園的傑出貢獻而獲獎。 一九五一年,剛取得美國伊利諾大學建築碩士的陳其寬正整裝準備返回中國天津交大教書時,突然接到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葛羅培斯打來的電話,要他到哈佛繼續深造。這通電話改變了他的人生,也讓他躲過勞改和文革。 留在美國的陳其寬,一九五四年應貝聿銘之邀,返台規畫東海校園與設計路思義教堂等建築。返台後他創辦東海建築系,並擔任首屆建築系系主任。 當時應陳其寬之邀,任教東海建築系的宗教博物館館長漢寶德表示,東海建築系是第一個把西方建築教育模式引進台灣的系所。學兼中西的陳其寬,在台灣現代建築教育中扮演開拓者的角色。 東海大學教授曾成德表示,陳其寬將他所擅長的水墨意境融入建築設計中,為當時台灣嘗試融合中國傳統的現代建築,開闢全新的境界。他所規畫的東海校園,不是當時盛行的區塊式規畫,而是以文理大道為軸,將各系館以留白、寫意的手法散落一旁,形成一種樹枝狀、深具水墨意境的構圖。 辭掉東海建築系系主任之職後,陳其寬開設建築事務所,作品包括台北火車站(與王大閎、沈祖海合作)、中央大學校園規畫等。 不過當時台灣整體建築環境封閉、他本身又不善與營造業打交道,最後陳其寬對建築感到失望,轉而把藝術熱情投注在水墨畫創作。 -----------------------------------------------------------------------------------路思義教堂 到底誰設計?設計之爭 貝聿銘帶給他遺憾 建築界:貝建築一向為幾何線條 教堂雙曲線應是陳其寬設計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向以「貝聿銘在台唯一建築」聞名,直到十二年前,東海大學出版「東海風:東海大學的歷史」,書中陳其寬詳述他被貝聿銘找來設計路思義教堂的過程,引發「誰是路思義教堂設計者」爭議,至今未熄。 聯經發行人林載爵表示,當時他任教東海並協助編輯校史,無意中得到陳其寬捐贈給學校的路思義教堂設計手稿,於是找到陳其寬做口述歷史,陳其寬也因此重獲建築界的關注。 二○○三年,貝聿銘在台出版口述傳記「與貝聿銘對話」中。他在書中表示「路思義教堂完全是我設計的」。他說陳其寬負責規畫東海大學校園,路思義教堂則是得到台灣工程師鳳後三的協助,並說沒有鳳後三的幫助,「我是無法設計這座教堂的。」對於陳其寬的設計隻字未提。 該書出版後,陳其寬接受記者訪談回應。他表示,貝聿銘因為看過他的畫展,打電話邀他和張肇康回台,三人合作規畫東海校園。在設計路思義教堂時,貝聿銘提出原始構想,要做「用磚砌的哥德式圓拱」。但後來陳其寬負責畫設計圖時,圖稿一改再改,成品與貝的原始構想相去甚遠。 三年後,陳其寬出版傳記「一泉活水」提到,路思義教堂從紙上設計、模型到施工、督工,他全程參與;他也非以「貝聿銘事務所員工」參與設計,而是由貝邀請合作設計。 教堂的案子是掛在貝聿銘的名下,而陳其寬的每張設計圖與修改,都必須得到貝聿銘的同意才能繼續進行。陳其寬認為,在這層意義下,兩人應該共同掛名路思義教堂的設計者。 建築界認為,路思義教堂的實際設計者應是陳其寬。路思義賴以揚名的雙曲線薄殼,根據陳其寬在書中描述,是他從花瓶聯想到中國建築的一線天,經過反覆裁切發展出的創意曲線。這種曲線在貝聿銘以幾何線條為特色的建築作品中,從未出現。 東海建築系教授曾成德表示,傳說當年這個曲線薄殼的模具做好後,工人因為沒做過這麼「奇怪」的曲線,遲遲不敢開模。陳其寬親自監工,豪氣干雲地對工人說,你盡量開模,「有事我來負責!」 路思義教堂始終是陳其寬心中的一個遺憾。漢寶德表示,路思義教堂是陳其寬一生中「最彆扭的一件事」:「一談,他連笑都不自然。」執筆「一泉活水」的鄭惠美也說,這本傳記是陳其寬說出他藏在心中的話,誰是誰非,「讓歷史去評斷」。 -----------------------------------------------------------------------------------漢寶德如是說:要懂他建築 先懂他的畫 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陳其寬一九二一年出生於北京文人世家,五歲開始繪畫,後來卻選擇讀建築。幾年前陳其寬回首前程路,曾感嘆若是重選建築與繪畫,他會選擇繪畫。 與陳其寬相交甚篤的「藝術家」雜誌發行人何政廣說,陳其寬以前的辦公室就在「藝術家」樓上,他白天當建築師、晚上埋首繪畫,既不與人交際,也不愛跟圈內人往來。陳其寬因身跨建築與美術兩界,早年經常感慨,美術界視他為建築師,而建築界又認為他是畫家,讓他兩邊都得不著認同,藝術界的聯展也很少邀請他。 這種尷尬的情況到他晚年完全改觀。四年前,台北市立美術館為他舉辦盛大個展「雲煙過眼」,接著又獲第八屆國家文藝獎。 陳其寬被喻為「水墨現代化」的大將。他因生在動亂年代四處遷徙,早年深受軍旅時期在軍機上的視覺經驗與「易經」循環不息的意境影響,經常把山水畫成「天旋地轉」。 陳其寬生前曾舉他繪畫生命中的轉捩點「迴旋」系列為例,有次他把一座山畫歪了,本來想扔了,卻突然回想起生平頭一次搭飛機,從昆明飛往緬甸時,他看到飛機降落前,機翼偏向一側的山景,像是倒豎的畫,他於是留下這幅畫,並試著倒轉九十度、一百八十度到三百六十度,因而造就「天旋地轉」系列。 何政廣評析,陳其寬的畫作最大特色是多元視點,他把西方的建築繪圖結合中國傳統山水;建築學者漢寶德更一語道破:「要了解陳其寬的畫必須透過他的建築,要了解他的建築得藉由他的繪畫。」 -----------------------------------------------------------------------------------妻小他20歲 常路見不平 本報記者陳宛茜 每次接受採訪,有「文人建築師」之稱的陳其寬總是身穿長袍,活像從水墨畫上走下的謙謙書生。即使被問到路思義教堂,他也多半沉默微笑;這時師母林芙美便會跳出來、滔滔不絕地幫他辯解,就像是路見不平的女俠。 一動一靜的兩人,相識過程就像電影。陳其寬是「古早版宅男」,單身來台,在東海「過著修道院生活」,四十五歲還保持單身。不過像隱士的他卻保持一個習慣,每天晚上都要扭開收音機,聽民本電台的「晚間新聞」,聽完後還call in讚美這位擁有甜美清脆聲音的「林小姐」:「你播的真好!」 這位台灣姑娘「林小姐」,就是當時才二十五歲的林芙美。後來,陳其寬鼓起勇氣去電台找林芙美,並說服林家父母打破省籍情結,終於成就這一段姻緣。林芙美日後提到這段故事,總是笑著說,曾當選「美齒小姐」的她,差點就是中華民國的第一批電視主播,卻為了陳其寬放棄一切,「不過,我從不後悔!」 陳其寬溫柔敦厚,不善言語;伶牙俐齒、看慣大場面的林芙美,便成為他的最佳代言人。 原文轉載自【2007-06-07/聯合報/A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