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記者潘欣中桃園報導】

 5名不認同台灣現行小學教育制度的家長,兩年前申請「在家自學」,將位於桃園縣觀音鄉下的三合院農宅打造成仿古書院,讓念小學的兒女自幼沉浸在古聖先賢的智慧結晶─經書中,在沒有考試壓力、沒有圍牆、電視的環境中快樂學習成長。

 「四書、五經、老莊、易經等經典古籍,是幾千年來中國人世代相傳的薪傳寶藏,小學卻沒有讀經課程,失望的我們決定用自己方式教。」發起的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謝居憲,是推廣讀經教育的崇德文教基金會員,兩年前他和4名住桃園縣的會員申請在家自學,將父親的三合院農宅打造成古書院,取名觀音經典書院,現有8名小一和小二生。

 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碩士班畢業的謝居憲,5年前考進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他執意「自己教」,是受到致力推廣兒童讀經教育的教授王財貴影響;他說,經典古籍是古聖先賢留傳千古的智慧結晶,是文化的能源、道德的動力,讓孩子自幼背誦,可成為一生受益無窮的智慧財產,對生命產生潛移默化之效,讓孩子錯過最好的教育機會階段,大人要負責的,遺憾的是,目前小學讀經教育只是「零星點綴」。

 「古代書院教讀經,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教育方法,被遺忘近百年了。」他說,有教育學者致力於擺脫傳統、創新教法,兒童讀經教育被視為「逆勢而為」,但探討現有的國中小教育制度,它忽略了精神層面的教育,缺少文化內涵和心靈的陶冶,受過讀經教育的孩子,不僅思考能力好、文學基礎強、數理也強;經書在探討「人之所以為人」的生命層次,對養成開闊胸襟大有幫助。

 觀音經典書院的孩子已背完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最近正在背易經和老莊,將來還有古賦詩詞,家長為讓孩子接觸不同語言,另安排閩南語經課,還用客語背「增廣惜時聖文」和英文背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讀經、抄經占了每天課程的六成時間;「孩子現在當然不懂經文的意思,等到國中階段理解力成熟時,慢慢就能心領神會了」。

 放棄工作專心在書院帶孩子的家長吳金信說,現今的教育制度講求速成、填鴨、量化,一味規定那些不能做,但教育是「人」的工作,孩子經過近2年的讀經薰陶,經典中的道理在內心深處產生內省力量,看到孩子誠實、善良、樂於助人,沒有分數高低的束縛,內心是感動的;他們嘗試帶這批孩子到小學畢業,甚至國中,「孩子變得知書達禮,就心滿意足了」。

原文轉載自【2008-04-30/聯合報/C1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