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記者翟大龍報導】

 上海交通大學日前公布2008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進入前500名的大學排行榜,台灣依序為台大、清華、交大、成大、長庚、中央、陽明。
 
 上海交大每年八月均會針對各校「學術表現」,公布世界大學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簡稱ARWU),該排名主要選用的指標包括: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校友折合數(簡稱Alumi)、獲諾貝爾和菲爾茲獎的教師折合數(簡稱Award)、各學科領域被引用次數最高的教師數(簡稱HiCi)、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論文的折合數(簡稱N&S)、被科學引文索引(SCIE)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的論文數(簡稱PUB)、上述五項指標得分的師均值(簡稱PCP)等六項指標。
 
 依2008年評比結果分析,台大在校友(Alumi)及師均比(PCP)等二項指標,分數均維持「台灣第一」。其中,「師均比」分數是其他分項指標的均分,意謂台大在台灣的大學中「每位教師平均學術表現最佳」。
 
 但此一2008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500強出爐,雖然排行榜顯示,大陸名校如北大、清華、上海交大、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都無緣世界大學學術前200強。引來議論,但從2003年來這份排行榜首次在官方網站發表,以後每年更新,目前已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今年8月15日出爐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500強」中,哈佛大學仍高居榜首。排在前10名的其他大學依次為: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牛津大學。
 
 一般認為中國大學沒有進入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前200名,認為是中國名校原創指數不高,一些名牌大學理科和工科的科研產不小,但高質量論文比例較低。
 
 也有很多名大學對此有異議,但上海交大研究人員表示,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僅憑統計數字來精確測量大學的質量,因此任何排名都是有爭議的,沒有排名能做到絕對客觀。「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主要關注的是大學的科研成果和學術表現。由於各國高等教育制度和大學設置的巨大差異,以及獲取國際可比數據的困難。
 
 現在媒體和大學為了打響知名度都很喜歡做一些公共數據調查,像世界大學排名就十分吸引人,始作俑者是1983年,美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以「學術聲譽調查」方式,公布了第一次單一國家全國性「大學排名」,正式揭開了「大學排名」的序幕。
 
 90年代,各國開始陸續跟進,加拿大「麥克林」(the Maclean’s)、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日本「朝日新聞」(Asahi Shimbum)、德國「高等教育發展中心」(The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等,競相公布該國第一次全國性大學排名。
 
 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大學排名出現國際化的趨勢,開始發展跨國性的大學排名,其中大陸上海交通大學更在2003年6月率先公布了第一份全球性的大學排名-「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ARWU),其主要採用國際認可的學術成果與學術表現作為主要評比指標,對世界1000所大學進行排名。此舉不僅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各國主流媒體紛紛大幅報導,其中所採用的評比指標,更成為各國政府追求學術卓越,造就世界一流大學的依據。
 
 由2003年至2006年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結果可以看出,歐美地區大學有相當明顯的優勢,幾乎占了前20名的全部,唯一所在亞大地區的是日本東京大學,前10名數目與名次幾乎無變動。歐洲大學在前400名與前500名超過了美洲大學。非洲地區更少。在國家分布方面,四年之中,前500名大學,也是以歐美日先進國家表現最為強勢。
 
 2004年五項排名指標的原始資料分析得知,前20名大學擁有多名獲得諾貝爾及菲爾茲獎校友與教師,遙遙領先其他群組大學,論文引用率及篇數也質量兼備。排名前200名的大學,一般並無獲獎的校友與教師,論文引用率及「自然」與「科學」也相對較低,但在SCI與SSCI論文數仍有一定的數量。
 
 國內唯一一所前200名的臺灣大學,在獲獎人數與同群組的平均值相差不多;但引用率、「自然」與「科學」兩項指標卻相對略低、而SCI與SSCI論文數雖已達前100名的平均值,卻輸給了中國大陸清華。
 
 而2006年新排名中,台大在「自然」與「科學」兩期刊論文發表篇數又再被中國大陸清華迎頭趕上。這顯示出,一所大學若未來想邁向更頂尖大學的行列,除了學術產量之外,須更努力於品質的加強,才能真正達到整體研究能量提升的目標。

原文轉載自【2008-11-04/民眾日報/8版/都會萬象】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