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嚴文廷
學習,不一定要上學校。目前,台北市約有3百個家庭選擇在家自學方式,由父母擔任老師,自己教導兒女,從品格到學業一手包辦,對於憂心教育體制的家長很有吸引力。不過,在家自學其實並不浪漫,過來人提醒,夫妻雙方必須有一人全職在家,負起教育全責,需要極大的恆心與毅力貫徹時間管理,才能實踐在家自學的終極目標,讓孩子得到最好的學習品質。
自主學習促進會志工的高瑞穗,本身就是在家教育的家長,她說,作息規律十分重要,每天按表操課,不能因為在家裡而鬆懈。她為了讓兒子小博在家自學,辭去工作全心陪伴,才能做好在家自學的任務。
不願陷入找好學校的陷阱
今年11歲的陳明秀,4歲開始在家自學,如今已7個年頭,她相當於國小五年級。父親陳怡光談起女兒在家自學的原因:「上幼稚園後,家長紛紛討論那個小學比較好、那個老師比較好,解決後,再討論學校課程教得怎麼樣。」他不想陷入追逐夢幻學校的陷阱,擁有MAB與國際研究雙碩士學位的他,與擁有華沙大學漢學碩士的波蘭裔太太Dorota商量後,夫妻倆決定一肩扛下教育子女的責任。
為了讓明秀與弟弟明哲接受教育,陳怡光規劃家中一個房間作為教室,稱之為「Babel school」,Babel在聖經中是個座擁多種語言與文化的塔—巴貝塔,他們在這間教室裡教授孩子認識多元文化,全職媽媽Dorota負責孩子的所有教育,讓明秀與明哲同時學習華文、波蘭文與英文三種語言,她說:「我來自波蘭,必須讓孩子知道母親的家鄉與母語,但不是強迫,而是從各種不同的主題中將語言慢慢帶入。」
明秀介紹自己一天的作息,從早起整理床鋪、做早餐、遛狗直到8點半才開始進入「Babel school」,由媽媽排定今天必須完成的科目,明秀自己選擇上課順序:漢語、天文、地理,哪一堂課先進行,媽媽會讓明秀決定,但一定要完成這些課表。
下午多是藝能課程,包括滑冰、足球、書法、芭蕾等,必須走出教室與其他小孩子一起學習。陳怡光表示,在家自學最擔心讓孩子缺少外在刺激,戶外活動能增加與其他孩子互動的機會。
媽媽Dorota設計的課程以主題分類,最近明秀正在學習熱帶雨林,內容包括雨林裡的生物、生態等。陳怡光表示,一個主題上課約兩週,有各種不同的作業。明秀已經養成習慣,遇到困難會尋求協助,網路檢索系統是最好的工具。課程完成後,該主題就能集結成一本厚厚的報告書。
每月第二週的星期二
在家教育最常被誤會是離群索居,陳怡光從2007年12月開始,聚集了3個自學家庭的5位孩子,以「台灣在家教育網」名義,向各社教機構申請導覽,稱為「2ND TUE」,陳怡光表示,在家自學只有一個家庭,很難申請博物館導覽,他聚集眾人的力量,利用每月第二週的星期二出遊,刻意避開週末假日,利用平日時段,讓孩子充分透過導覽了解新知。
去年,他們走訪了台北228紀念館、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長毛象特展、台北奔牛節等活動,明秀補充,看到長毛象特展的消息時,一行人就討論想去參觀,還更改原訂行程,明秀笑說,其實「2ND TUE」很有彈性,都是由參加的家長與小朋友討論決定。
如今,參加「2ND TUE」的自學家庭從2個增加至20多個,總人數已突破50人大關。陳怡光表示,3月份計畫到宜蘭武荖坑綠色博覽會露營,實地瞭解各種不同種類的植物,因為人數眾多,申請導覽不成問題,可以享受免費的公共資源。
選擇真正的知識 不依賴學制
會選擇成為在家自學家庭,來自陳怡光波折的教育體驗。他15歲那年到英國唸書,考上大一後,回台灣卻因為兵役問題無法回英國,插大考上中央大學英文系,之後又到美國攻讀MBA與國際研究碩士,不平順的求學歷程讓他體會「知識跨越國界與語言」,即使從英國回台灣,還是有能力考上大學,到美國依然能攻讀碩士,這才是真正的知識。
他批評,台灣的教育制度從小教孩子被動接受知識,學習依賴教科書、老師與考試,孩子花很多年接受教育,卻不見得能吸收真正的知識。他強調自己的目的是推廣教育選擇權,自主選擇該如何學習,陳怡光不諱言,在家自學有很多限制,但只要台北市的在家學習人數從目前的3百人提升至3千人,教育局就不能繼續漠視,屆時,推動任何改革才有力量。
因過動症在家自學
高瑞穗與小博是另一個在家自學的例子。小博念小五時,問媽媽是否能留在家裡學習,不要上學。高瑞穗才知道,原來可以在家自學。她回憶,兒子反應自己在課堂提問,卻遭到老師拒絕,要他自己回家想辦法。她後來才知道兒子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在家自學讓小博找到成就感,她說:「因為我不會拒絕他提出的任何一個問題。」
耐心教導小博每一個問題,雖然用的是學校的教科書,但她不會排斥小博任何一個沒頭沒腦的問題,高瑞穗舉例,譬如老師正在說明「飛鴿傳書」,小博會立刻舉手:「我家隔壁有養鴿子,鴿糞非常臭」,老師大多會以為小博刻意搗蛋,這可能是小博不愛上學的主因。
如今小博已升上高中,目前就讀台北商專應用外語科,國中三年都在家自學,基測成績仍有262分。高瑞穗坦言,升高中後不敢讓兒子在家自學,畢竟距離18歲越來越近,可能還沒上大學就收到兵單,只好讓小博進入學校。
所幸,教育部去年5月修正《自學進修學力鑑定考試辦法》後,18歲也能考大學,但高瑞穗直言,只能期待辦法真的生效,否則,萬一小博還沒上大學或申請到美國或日本學校,就得被徵召入伍。
原文轉載自【2009-03-01/立報新聞】
學習,不一定要上學校。目前,台北市約有3百個家庭選擇在家自學方式,由父母擔任老師,自己教導兒女,從品格到學業一手包辦,對於憂心教育體制的家長很有吸引力。不過,在家自學其實並不浪漫,過來人提醒,夫妻雙方必須有一人全職在家,負起教育全責,需要極大的恆心與毅力貫徹時間管理,才能實踐在家自學的終極目標,讓孩子得到最好的學習品質。
自主學習促進會志工的高瑞穗,本身就是在家教育的家長,她說,作息規律十分重要,每天按表操課,不能因為在家裡而鬆懈。她為了讓兒子小博在家自學,辭去工作全心陪伴,才能做好在家自學的任務。
不願陷入找好學校的陷阱
今年11歲的陳明秀,4歲開始在家自學,如今已7個年頭,她相當於國小五年級。父親陳怡光談起女兒在家自學的原因:「上幼稚園後,家長紛紛討論那個小學比較好、那個老師比較好,解決後,再討論學校課程教得怎麼樣。」他不想陷入追逐夢幻學校的陷阱,擁有MAB與國際研究雙碩士學位的他,與擁有華沙大學漢學碩士的波蘭裔太太Dorota商量後,夫妻倆決定一肩扛下教育子女的責任。
為了讓明秀與弟弟明哲接受教育,陳怡光規劃家中一個房間作為教室,稱之為「Babel school」,Babel在聖經中是個座擁多種語言與文化的塔—巴貝塔,他們在這間教室裡教授孩子認識多元文化,全職媽媽Dorota負責孩子的所有教育,讓明秀與明哲同時學習華文、波蘭文與英文三種語言,她說:「我來自波蘭,必須讓孩子知道母親的家鄉與母語,但不是強迫,而是從各種不同的主題中將語言慢慢帶入。」
明秀介紹自己一天的作息,從早起整理床鋪、做早餐、遛狗直到8點半才開始進入「Babel school」,由媽媽排定今天必須完成的科目,明秀自己選擇上課順序:漢語、天文、地理,哪一堂課先進行,媽媽會讓明秀決定,但一定要完成這些課表。
下午多是藝能課程,包括滑冰、足球、書法、芭蕾等,必須走出教室與其他小孩子一起學習。陳怡光表示,在家自學最擔心讓孩子缺少外在刺激,戶外活動能增加與其他孩子互動的機會。
媽媽Dorota設計的課程以主題分類,最近明秀正在學習熱帶雨林,內容包括雨林裡的生物、生態等。陳怡光表示,一個主題上課約兩週,有各種不同的作業。明秀已經養成習慣,遇到困難會尋求協助,網路檢索系統是最好的工具。課程完成後,該主題就能集結成一本厚厚的報告書。
每月第二週的星期二
在家教育最常被誤會是離群索居,陳怡光從2007年12月開始,聚集了3個自學家庭的5位孩子,以「台灣在家教育網」名義,向各社教機構申請導覽,稱為「2ND TUE」,陳怡光表示,在家自學只有一個家庭,很難申請博物館導覽,他聚集眾人的力量,利用每月第二週的星期二出遊,刻意避開週末假日,利用平日時段,讓孩子充分透過導覽了解新知。
去年,他們走訪了台北228紀念館、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長毛象特展、台北奔牛節等活動,明秀補充,看到長毛象特展的消息時,一行人就討論想去參觀,還更改原訂行程,明秀笑說,其實「2ND TUE」很有彈性,都是由參加的家長與小朋友討論決定。
如今,參加「2ND TUE」的自學家庭從2個增加至20多個,總人數已突破50人大關。陳怡光表示,3月份計畫到宜蘭武荖坑綠色博覽會露營,實地瞭解各種不同種類的植物,因為人數眾多,申請導覽不成問題,可以享受免費的公共資源。
選擇真正的知識 不依賴學制
會選擇成為在家自學家庭,來自陳怡光波折的教育體驗。他15歲那年到英國唸書,考上大一後,回台灣卻因為兵役問題無法回英國,插大考上中央大學英文系,之後又到美國攻讀MBA與國際研究碩士,不平順的求學歷程讓他體會「知識跨越國界與語言」,即使從英國回台灣,還是有能力考上大學,到美國依然能攻讀碩士,這才是真正的知識。
他批評,台灣的教育制度從小教孩子被動接受知識,學習依賴教科書、老師與考試,孩子花很多年接受教育,卻不見得能吸收真正的知識。他強調自己的目的是推廣教育選擇權,自主選擇該如何學習,陳怡光不諱言,在家自學有很多限制,但只要台北市的在家學習人數從目前的3百人提升至3千人,教育局就不能繼續漠視,屆時,推動任何改革才有力量。
因過動症在家自學
高瑞穗與小博是另一個在家自學的例子。小博念小五時,問媽媽是否能留在家裡學習,不要上學。高瑞穗才知道,原來可以在家自學。她回憶,兒子反應自己在課堂提問,卻遭到老師拒絕,要他自己回家想辦法。她後來才知道兒子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在家自學讓小博找到成就感,她說:「因為我不會拒絕他提出的任何一個問題。」
耐心教導小博每一個問題,雖然用的是學校的教科書,但她不會排斥小博任何一個沒頭沒腦的問題,高瑞穗舉例,譬如老師正在說明「飛鴿傳書」,小博會立刻舉手:「我家隔壁有養鴿子,鴿糞非常臭」,老師大多會以為小博刻意搗蛋,這可能是小博不愛上學的主因。
如今小博已升上高中,目前就讀台北商專應用外語科,國中三年都在家自學,基測成績仍有262分。高瑞穗坦言,升高中後不敢讓兒子在家自學,畢竟距離18歲越來越近,可能還沒上大學就收到兵單,只好讓小博進入學校。
所幸,教育部去年5月修正《自學進修學力鑑定考試辦法》後,18歲也能考大學,但高瑞穗直言,只能期待辦法真的生效,否則,萬一小博還沒上大學或申請到美國或日本學校,就得被徵召入伍。
原文轉載自【2009-03-01/立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