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台灣首度挑戰登月計畫!中央大學自主研發,重量與大小僅約1包茶葉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將與日本民間登月公司ispace的HAKUTO-R Mission 2登月小艇整合研究成果,預計最快今年第4季發射升空,目地在測量地球至月球、月球表面的輻射劑量及期累積速度,未來可供電子或太空產品設計參考。此次技術上的發展,除了從過去利方衛星製作經驗累積,也進一步為未來太空人才培育打下基礎。

 
1969年「阿波羅計畫」成功登陸月球,開啟人類登月的偉大夢想。近幾年世界各國也積極展開「重返月球」任務。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張起維指出,以往登月都是短期造訪,但各國重返月球都打算深耕,甚至作為探訪其他星球的跳板,然而月球位於「深太空」,當中的游離輻射所帶來的影響還需要更多研究。
 
張起維說明,深太空指距地球2000公里以上的太空,月球距地球更超過33萬公里,人類要長期進駐月球將導致月球運輸、基礎通訊、導航、能源建設的需求大幅增加,而太空游離輻射環境對深太空飛行的電子與生物產生風險,需要測量環境的輻射劑量,以利太空載具與航電設計以及任務規畫。
 
中央大學團隊從2021年起至今與國內外學研團隊主導或合作5顆小型立方衛星,張起維表示,期間不乏有提前停止運作、資料無法解讀、當機等狀況,都跟輻射有所關聯,在已具有科學酬載完整成功的飛行履歷,以及最高等級的技術就緒能力之下,透過設計「深太空輻射探測儀」,並與與日本民間登月公司合作,搭乘登月小艇最快今年第四季發射升空。
 
張起維介紹,「深太空輻射探測儀」其重量僅有400公克,相當於半斤茶葉的重量,包括太空系校友、研究生和大學部學生都有參與,歷經5個版本,耗時約21個月研發設計,必須在在太空極端環境下生存至少4個月,還要能成功執行輻射測量等任務,去年12月已運往日本JAXA 筑波太空中心,將是推動國際深太空合作,鏈結國內與國際太空產業的重要一步。
 
本文轉載自【2024-01-29/自由時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