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過去,太空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區域」,是國家等級才可「比拚」的一個領域,而不是私人企業想就可以跨足的,且也僅有少數幾家廠商能夠成為供應鏈中的一員。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太空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不再是少數國家或企業才「玩得起」的「所在」。
尤其是SpaceX創始人Elon Musk向全球正式推出Starlink低軌衛星寬頻網路服務後,並在俄烏戰爭時,證明低軌道衛星的通訊能力;再加上低軌道衛星所需投入的成本較高/中軌衛星來的低,降低了進入的門檻;更重要的是,3GPP正式將衛星通訊加入行動通訊Release 17中,讓5G NR具備NTN衛星網路通訊功能。由此可見,未來太空產業將是各國或各家業者逐鹿的重點。
市調機構也相當看好太空產業所衍生的商機,特別是低軌道衛星領域。TrendForce預測,低軌道衛星商機將帶動2023年全球衛星產業產值達3,083億美元;Allied Market Research發佈的立方衛星(CubeSat)市場報告則點出,預計2027年全球立方衛星市值將上看4.9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超過15%。種種的利多與衍生出的商機,促使政府公單位開始將目光放到低軌衛星的商機上,並希望藉助更多產業與學界的力量,以「打群架」的方式,搶攻太空領域的商機。
而台灣自然也不能落後。通訊技術的發展一直是台灣政府力推的國家經濟政策的一環,特別是台灣特殊的政經環境,促使公部門在自製衛星、火箭、相關地面發射站、接收站等方面的研究持續不斷。近期低軌道衛星的重要性被彰顯後,台灣太空中心與學界終於盼來商業夥伴的加入。
日前,鐳洋科技(Rapidtek Technologies)在桃園青埔正式啟用太空研發中心,並攜手中央大學打造「立方衛星整測實驗室」。該公司董事長王奕翔表示,台灣廠商在PCB、衛星天線、航太零組件的研發能力實不輸國外廠商,並已獲得歐美大廠認可,而鐳洋科技進一步成立太空研發中心,以及與中央大學合作建置立方衛星整測實驗室,希望能夠結合產官學界的力量,,進一步深化台灣自製立方衛星產業鏈之間的合作,並吸引更多科技公司進駐桃園航空城,一同發展台灣航太產業。
推動產業發展,助力台灣在太空領域佔有一席之地雖然是首要,但人才的培養亦是刻不容緩。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指出,5G、6G通訊技術融合太空衛星通訊,凸顯出太空必定是各國未來相當看重的重要領域,而台灣產官學界積極投入太空產業的發展,對人才需求勢必會更加高漲。中央大學擁有獨一無二的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以及太空與遙測研究中心,透過與業界、官方單位如太空中心緊密建教合作,持續培養太空相關人才,以期能精進台灣在太空領域空自行研發能力、發射衛星酬載與立方衛星,創造三贏。
原文轉載自【2023-02-24/EE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