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通膨與升息夾擊下,國人消費信心再受衝擊。中央大學發布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59.12點,比11月下降0.88點,是13年3個月來新低,包括購買耐久財、國內經濟景氣、家庭經濟狀況、就業機會及投資股市時機,5項指標也都呈現下降。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我們的這個出口,確實在今年的9月以後就有比較大的問題,11月的外銷訂單,它也是衰退了20幾%,有可能會至少會延續到明年的上半年,所以我們接下來,未來半年經濟的情況可能不會太樂觀。」
 
學者表示,由於美國聯準會尚未改變升息態勢,加上國內出口第三、四季的傳統旺季轉壞、企業經營成本增加,台灣明(2023)年上半年企業放無薪假、失業情勢恐惡化,明年想靠內需撐經濟恐怕不樂觀,且在物價上漲下,民眾感受到通膨壓力也讓家庭經濟持續惡化。
 
輔仁大學副校長謝邦昌表示,「大家知道,美國一個飯糰要多少錢現在,我們普通吃的飯糰270塊台幣,這個就告訴大家一件事情,通膨已經來了,台灣也一樣,現在蚵仔麵線或者麵包,這些全都在漲,物價上漲後消費信心下降,家庭收入相對也打折了。」
 
至於今年超徵稅收估計可達4500億,外界期盼政府還稅於民,有人建議發放振興券或現金1萬元。吳大任認為,去年政府發5倍券是為了拯救受創的內需產業,但目前台灣的問題是在於出口不振,因此若用救內需的方式去處理,有點不是對症下藥。
原文轉載自【2022-12-28/HiNet生活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