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重整 台灣的契機與挑戰

師生校友

2021/12/27 旺得富

 國際經貿情勢與政策下的台灣契機與挑戰上,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指出,台灣可朝向幾大方向前進,包含數位化科技應用、國家力量參與產業發展、重視供應鏈及關鍵原料風險與安全、強化需求導向的數位服務模式、因應勞動工作方式改變。

 
邱俊榮指出,在數位化科技應用方面,可針對AI技術的可信賴及安全性,建立以風險為基礎的AI法規管理架構,在發展數位經濟的同時也保障公民權利、產業利益及國家安全。另外,針對不同產業工作場域之人機介面制定、資訊處理、數位化落實,制定可系統化規範的技術標準或工作手冊,並且與先進國家,如德國、美國等,進行相關的交流與研討。
 
邱俊榮建議,在重視供應鏈及關鍵原料風險與安全方面,可以針對我國在先進材料、關鍵零組件及設備產業進入全球供應鏈之布局,強化相關政策的 推動力道。例如擴大我國技術與產品取得國際專利並促進出口。並在東南亞以外的新興市場,如中、東歐,加拿大,墨西哥等,建立技術合作夥伴及供應鏈對接平台。
 
另外,除了強化車用電池自主開發計畫之外,也可與國外合作發展循環經濟方式回收電池再利用的技術,並建立配套的廢電池回收處理機制,以強化我國關鍵原料供應鏈安全並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東吳大學劉吉人先生講座教授朱雲鵬分析,這次的國際新形勢下台灣經濟發展的挑戰與機會研討會,給我們二個靈感,一個是可以舉辦「人才培育研討會」,另一個則是可以跨出經濟,例如舉辦「台海風雲研討會」。
 
東吳大學商學管理講座教授高孔廉指出,兩岸經貿關係方面,我方可單方立即執行者是立法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並據以生效過去已簽署的租稅協議及服貿協議,也可為貨貿協議做準備。兩岸如能完成完整的自貿協議,當可為申請加入RCEP及CPTPP之助力。
 
回台投資方面,企業在台投資或台商返台的「五缺」困難,缺電、水、地、工、人才。政府始終無解, 護國產業半導體晶片業,尤其重視水、電及人才。台灣由於市場規模不大,不易發展企業品牌,但亦有些中小企業的隱形冠軍,政府應予發掘並輔導。其中,可鎖定大健康產業,包含健檢預防、防疫物資、病毒檢驗、基因、生技製藥、醫療器材、疾病治療、 養生保健、養老長照等等。
 
此外,5G通信,AR、VR及數位經濟等是將來蓬勃發展的領域,值得重視,台灣具有硬體優勢,但軟體配合仍弱,應再加強。據估計,台灣中小企業中有能力數位轉型者不到兩成,教育培訓應再努力。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分析,在全球產業鏈重整趨勢下,政府應該積極推動因應策略,包含協助企業因應產業鏈重整之對外布局政策措施、吸引生產基地導向投資相關政策措施、掌握高階製造或關鍵技術相關政策措施、涉及產業布局調整之重要國際經貿制度。
 
此外,政府應朝二大方向前進,第一方向是強化國內產業競爭力,需要因應淨零碳排、能源轉型趨勢。另一個方向則是加強與國際夥伴之產業對外合作與鏈結,可以精進對外產業合作推動模式,推動跨域整合,尋求跨國合作,進一步則是爭取參與區域經濟結盟的機會。
原文轉載自【2021-12-26/旺得富】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