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新聞
今年513、517全台罕見二度無預警大停電,影響多達562萬戶家庭,徹底粉碎蔡政府「到2030年不缺電」的夢幻承諾。不論是能源專家,還是工商大老齊向蔡政府喊話:當務之急是切實面對台灣缺電的真相,重新檢討躁進的2025非核家園「532」能源轉型政策,至少延後十年。
蔡總統說「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但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直問:2025年,台灣火力發電(燃氣+燃煤)占比仍高達八成,如何減碳?而再生能源發電進度嚴重落後,核電又要準時除役,屆時勢必要依賴火力發電,距離碳中和目標不是愈來愈遠? 葉宗洸指出,這兩次全台大停電凸顯就是缺電,卻是「政府不願面對的真相」。「不承認有缺電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說,513、517之後,台電強化需量反應,進行「削峰填谷」,鼓勵廠商在離峰時段用電,降低尖峰用電負擔,「需量反應最多100萬瓩,距離太陽下山後的400萬瓩電力缺口,差距滿大的。」 面對真相 重新調整能源占比 缺電,是工商界的最痛。對企業而言,穩定供電最重要。三三會名譽理事長許勝雄強調「台灣不能再走鋼索」,不管是要綠電還是核能,最重要的是,經濟要發展,就不能有「斷電危機」。以半導體為例,生產過程1秒鐘都不能停電,過去台灣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如今卻面臨缺電危機,真是「匪夷所思」。 工總副理事長林明儒說,政府必須務實面對台灣缺電問題,重新調整能源轉型政策。非核家園是蔡政府的理想,但葉宗洸說,缺電事實已擺在眼前,總統就應該誠實面對,出面解決問題,告訴全民:對不起,2025年「532」目標做不到,供電量出不來,如果要做下去就會缺電。 蔡英文在2012年首次競選總統時喊出「2025非核家園」,並將「能源安全視為國家安全」;2016年二次競選總統時則提出「停建核四,核一、二、三廠不延役」,並保證「台灣不缺電」。上任後進一步訂出能源配比天然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的「532」目標。 惟2018年六都及縣市長選舉前夕,在民意強烈反對深澳電廠下,政策轉彎,前閣揆賴清德宣布停建深澳電廠,「深澳換觀塘」,以燃氣取代燃煤,隨後經濟部將燃煤占比調降為27%,這是「532」目標首次重挫。 「躁進廢核」是台灣能源轉型政策最大問題。即使全球綠能領頭羊的德國在2000年實施《再生能源法》,直到2022年才完成非核家園,整整花了23年。反觀台灣,2016年宣布廢核,2025年就要達成非核家園,只有短短10年。而德國再生能源占比從5%到20%,走了12年,去年再生能源占比5.4%的台灣,只想花五年達到20%,可謂「一步登天」。 「台灣能源轉型政策,說穿了就是2025非廢核不可」葉宗洸說,退而求其次才是穩定供電。能源專家、工商大老都表示「尊重」蔡政府非核家園目標,但當2025年「532」目標不可能達到時,就不該排除核能選項,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說「做不到不缺電,就請設法使用核電吧!」。 師法日韓 修正躁進廢核政策 其實,在日本2011年311福島核災大浩劫之後,鄰近的韓國、日本都曾宣布廢核,但後來政策都做了「務實」調整,讓核電逐步非躁進退場,可供台灣借鏡。選前主張非核家園的文在寅,上台後讓興建中的核電廠繼續蓋下去;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上任後重啟核電,最新能源政策草案出爐,2030年核能占比仍維持20%至22%。 解決台灣缺電危機,能源專家、工商大老的共識是:讓核三廠延役;延後2025年「532」非核家園目標;並以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重新訂定能源政策。 梁啟源認為,2025年「532」的目標至少要延後10年到2035年,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能達到10%「已經不得了」,俟燃氣、綠能發電量能上來,再讓核電退場。他根據電力模型推估,2025年最適當能源配比是燃煤32.4%、核能17.5%、燃氣40%、再生能源10%。「至少核三要延役」,梁啟源說,核三延役可以提供近200萬瓩電力。林明儒也認同表示,在未確保綠能穩定供電前,政府應慎重評估核三延役。2021年工總白皮書即主張:政府應思考「2025非核家園」能源配比和「2050年碳中和」目標是否一致,並尋求調和兩者的可能性,畢竟工商界最憂心的是歐盟將啟動碳關稅機制。 8月,大陸鄭州的極端暴雨、颶風艾達襲美,災情慘重,怵目驚心,宛如電影明天過後情節。避免氣候變遷帶來的大災難,比的是誰跑得夠快,2025年能源配比「532」的台灣,依舊擁有八成的火力發電,此時不奮起直追邁向淨零碳排,更待何時? 原文轉載自【2021-10-01/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