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試所「農業空間資訊協作」與「雜草紅米追蹤」團隊 雙雙獲頒「國家農業科學獎」

中大新聞

2019/12/31 Yahoo奇摩新聞

農委會首次頒發「國家農業科學獎」,經過激烈評比及選拔, 農業試驗所整合產官學研單位組成的「農業空間資訊協作」與「 雜草紅米追蹤」兩大團隊,雙雙榮獲獎次,於30日上午10時在行 政院農業委員會5樓大禮堂授獎, 該獎項對於鼓勵優秀農業科研人才投入貢獻農業,有莫大的鼓舞!

 
農業試驗所結合國立中央大學與成功大學, 以多源遙測影像與地面蒐集資料,進行20種作物的判釋, 提供智慧農業精準農耕的第一步-農地空間資訊。 該團隊多年來將累積之土壤調查結果與農地及作物生產資訊, 以最先進的圖資及判釋技術,詳細盤點80萬公頃耕地上之建物及耕 作生產之變動情況,隨時掌握農地最新資料, 支援農業施政作為的精準決策依據, 且配合國土計畫法劃定農業發展地區, 維護優質農業生產區域及合理管控農產品安全, 確保農業發展及國土永續利用,厥功甚偉。
 
近5年來全臺田間雜草型紅米的自生苗日漸普遍, 該雜草與一般稻米品種同屬同種,紅米混雜在白米飯使口感乾硬, 不僅稻種純度不足、白米率下降, 面對這樣的雜草不易進行追蹤與化學防治,讓稻農深感困擾。
 
農試所掌握本土雜草型紅米的傳播特徵與危害特性,自107年起整 合國立臺灣大學、中興大學、農糧署、 高雄市農業局與美濃及杉林區農會,透過農糧署調查及設置採種圃, 提高合格稻種更新率、減少混雜紅米傳入,此外, 藉由地方政府及農會協助公糧經收與契作產銷班分層取樣, 建立紅米混雜圖資,精準掌握熱區並設置防除示範圃, 掌握紅米競爭形態與管理缺口, 辦理多元化講習與積極導入防除措施, 落實科研成果應用於產業管理技術, 阻斷紅米繁殖週期與機械傳播之途徑。 建構中央與地方防治協作及防除平臺,提升風險管控能力, 讓一碗飯變回香軟且純度一致之好口感。
 
農試所表示, 第一線的科技研究人員一直默默地在為產業思索及研發更具競爭力的 技術,透過本次國家農業科學獎的選拔, 也讓更多的科研人員投入農業研究獲得成就感。
原文轉載自【2019-12-31/Yahoo奇摩新聞】

媒體報導